时间: 2025-04-23 19:0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4:57
夏日园中即事
作者:萧惟豫 〔清代〕
晨昏候母安,此外便聋哑。
胜败两相忘,以金注若瓦。
万物质非铜,造化工始冶。
烦暑不入林,园中避炎夏。
浮云视岂真,松风听未假。
六月余雨泽,禾黍被原野。
二三素心人,弹琴敲棋者。
短服复散发,黄庭手常把。
高枕卧北窗,陶潜吾师也。
早晚只盼母亲安好,除此之外便是聋哑无闻。
胜败之事早已忘却,金钱如瓦砾一样毫无意义。
万物的本质并非铜铁,造化的工艺才刚刚开始。
烦躁的暑气不再侵入林中,园子里避开了炎热的夏天。
浮云的景象难以相信,松风的声音也并非虚假。
六月的降雨滋润着大地,禾苗与黍米覆盖了原野。
二三个志趣相投的人,正在弹琴下棋。
短衣散发,手中拿着《黄庭经》。
高枕在北窗下,陶渊明是我的老师。
作者介绍:萧惟豫,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夏日,诗人身处自己的园中,感受自然的清新和宁静,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
《夏日园中即事》是一首表现清凉淡泊心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园中宁静的夏日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晨昏候母安”,将人情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将关心母亲的情感与自身的安宁关联在一起,显示了诗人对亲情的重视。
接下来的几句,则逐渐引向对世事的淡泊。“胜败两相忘,以金注若瓦”,通过对比胜败与金钱的轻视,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无所谓。接下来的“万物质非铜,造化工始冶”,进一步强调了万物的本质与自然的伟大。在炎热的夏季,诗人选择在园中避暑,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向往。
诗中“浮云视岂真,松风听未假”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浮云和松风都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真实的存在。诗的最后几句,提到志趣相投的人和陶渊明,表达了作者的心灵归属与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理想,体现出一种“高枕卧北窗”的悠闲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中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然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隐逸”的生活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胜败两相忘”,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名利
B. 亲情
C. 友情
诗中“烦暑不入林”说明了什么?
A. 夏天炎热
B. 诗人喜欢林中环境
C. 诗人不喜欢园中
诗中提到的“黄庭”指的是哪个经典?
A. 《道德经》
B. 《黄庭经》
C. 《论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