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9:16
旅店早发
作者: 萧惟豫 〔清代〕
荒村天未晓,惊月入窗棂。
问夜更将尽,思归人半醒。
桥头分野径,树杪点疏星。
何事为形役,鸡鸣马上听。
在荒凉的村庄里天还未亮,惊恐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
我问夜里还有多久才能结束,思乡的人半梦半醒。
桥头分开了乡间小路,树梢上点缀着稀疏的星星。
何以为生活奔波劳苦,鸡鸣声中我已经准备上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与古代诗人常有的主题相似。
作者介绍:
萧惟豫,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生活的思考。其诗风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旅店早发》创作于旅途中,诗人在清晨离开旅店,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和人们对故土的眷恋。
《旅店早发》展现了诗人清晨离开旅店时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交织出一幅孤寂的画面。第一句“荒村天未晓”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黑暗,突显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之荒凉。接下来的“惊月入窗棂”,月光的突然到来仿佛打破了黑夜的沉寂,暗示着诗人的心情也因思乡而产生波动。
“问夜更将尽,思归人半醒”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依依不舍,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此时的他既在等待夜的结束,又在思考着归途的希望,形成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接下来的“桥头分野径,树杪点疏星”,通过描绘桥头与树梢的景象,增添了清晨的宁静与广阔,象征着诗人即将开始的新旅程。
最后一句“何事为形役,鸡鸣马上听”则是对生活的反思,诗人质疑自己为生活奔波的意义,而“鸡鸣”则暗示着黎明的到来和新的开始,带有一种淡淡的无奈与释然。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反思。诗人在清晨的静谧中,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归属的渴望,体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问夜更将尽,是出于什么原因?
A. 对时间的焦虑
B. 对夜晚的珍惜
C. 对旅途的向往
“鸡鸣马上听”中的“鸡鸣”代表什么?
A. 清晨的到来
B. 夜晚的结束
C. 思乡的心情
诗中的“荒村”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孤独与偏远
C. 乡村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旅店早发》与《静夜思》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旅途的孤独与生活的无奈,而后者则集中于对故乡的直接思念和情感的抒发。两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都很精妙,表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艺术特征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