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34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春天的气候是有规律的,清明时节桐树开始发芽。
然而在巴峡的这地方,桐花却在十月开放。
这难道是自然规律的改变吗?其实是土壤的适宜不同。
地气反复寒暖,天时也常常颠倒。
草木作为坚固的生物,所承载的属性是很难改变的。
风候的变化不一,导致了植物的荣枯参差。
况且我这个北方人性格上就不耐南方的炎热。
在强壮与羸弱、长寿与早逝之间,如何能依赖于季节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作内容丰富,涵盖爱情、田园、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是唐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桐花》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洛阳的生活。诗中描绘了桐花开花的时节与时令的反常,反映了他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以及对南北气候差异的感慨。诗中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深思。
《桐花》一诗,通过描写桐花的开放时节,表现自然界的奇妙与时令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春令有常候”引入,强调春季的规律性,而随后的“清明桐始发”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熟悉和体悟。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却揭示出桐花在十月开放的反常现象,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法则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土地和气候差异的敏感,显示出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同时,后面提到的“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则展现了自然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在情感上,诗人表达了北方人对南方炎热气候的不适应,借此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不平。在“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中,诗人不仅仅讨论了季节的问题,也引申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命运的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性的结合,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哲理思考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描绘桐花的生长反常,探讨了自然规律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环境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处境的反思。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清明桐始发”指的是哪个节气?
填空题:诗中“强羸寿夭间,安得依____”。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南方炎热气候的喜爱。 (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