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出塞曲五首 其四

《出塞曲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1 14:36:10

诗句

汉壁风烟静,霜天帐幕低。

双雕何处落,大碛五原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6:10

原文展示

出塞曲五首 其四
作者:胡应麟

汉壁风烟静,霜天帐幕低。
双雕何处落,大碛五原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汉朝的边塞在风烟中显得宁静,寒霜笼罩着营帐低垂。双飞的雕鸟,不知何处栖落,广袤的沙漠在五原的西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壁:指汉朝的边塞墙壁,通常指防御工事。
  • 风烟静:形容边境的环境宁静,没有战斗的烟火。
  • 霜天:指寒冷的天气,霜降的时节。
  • 帐幕:军营的帐篷,表示士兵的居住环境。
  • 双雕:指两只雕鸟,象征游荡的自由。
  • 大碛:指广阔的沙漠。
  • 五原:地名,位于今内蒙古一带,古代是边塞地带。

典故解析:

  • 边塞诗: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边塞成为重要的军事和贸易区域,因此形成了许多描绘边塞生活的诗歌。
  • 雕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自由与游荡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边疆的壮丽景色与士兵的生活,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在明代盛行的边塞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生活的关注,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受。胡应麟身处的明代,国势虽强,但边疆仍面临外敌威胁,诗中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沉思。


诗歌鉴赏

《出塞曲五首 其四》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宁静与寒冷,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感。诗的开头“汉壁风烟静”,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似乎时间在这里凝固,战火的烟云已然散去,环境显得格外宁静。接着“霜天帐幕低”,进一步渲染出寒冷的气候,帐篷低垂,仿佛在暗示士兵们的困苦与无奈。

双雕的出现为诗句添加了灵动的元素,然而“何处落”却流露出一种迷惘和失落,似乎在暗示着边疆的孤寂与无助。最后一句“大碛五原西”则将视野扩展到辽阔的沙漠,展现出边塞的广阔与苍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边疆士兵生活的同情,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句简练却意蕴深厚,展现了古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壁风烟静:描绘边塞的安宁,暗示战争的平息。
  • 霜天帐幕低:展示士兵在寒冷环境中的艰辛。
  • 双雕何处落:引发对自由的思考,雕鸟的归宿不明,象征边疆生活的迷茫。
  • 大碛五原西:将场景设定在广阔的沙漠,增强了孤独与苍凉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风烟静”与“霜天低”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雕鸟作为象征,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士兵艰辛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壁:象征历史与防御。
  • 风烟:象征战争与宁静的对比。
  • 雕鸟:象征自由与失落。
  • 大碛:象征边疆的辽阔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汉壁风烟静”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宁静 C. 激动

  2. “双雕何处落”中的“双雕”指代什么?
    A. 战士 B. 自由 C. 自然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及的“大碛”是指什么?
    A. 山脉 B. 沙漠 C. 河流

答案:

  1. B. 宁静
  2. B. 自由
  3. B. 沙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边塞,但《登鹳雀楼》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出塞曲》则更注重士兵的孤独感和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边塞诗选》
  • 《明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瑞鹤仙 己未元日晚出,观城南高楼游人 瑞鹤仙 悼巴金 瑞鹤仙 其二 次韵答弟寿六十 瑞鹤仙 邹程村母夫人寿 瑞鹤仙(和丁基仲) 瑞鹤仙 石鼓山忆旧 瑞鹤仙 上元 瑞鹤仙·画楼帘卷翠 瑞鹤仙 吴梅隐眠鹤盦 瑞鹤仙 其二 大觉寺看杏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尣字旁的字 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拈酸泼醋 折文旁的字 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淮夷 禽缚 火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惠声 釒字旁的字 黑质 奋袂攘襟 屮字旁的字 驴头不对马嘴 贪夫猣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