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8:33
作者: 孙伟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军人莫采芑,佳人莫梦兰。
采芑地不生,梦兰徵验难。
即戎有简书,内私置若干。
城边戈可枕,塞上雪可餐。
寄衣是何日,缩肉且忍寒。
烽火时一红,泪落山鬼间。
重气自轻生,而暇忧摧残。
君看交河水,万马饮不乾。
愿河向东流,东流近长安。
不要让军人去采摘野菜,也不要让美人做兰花的梦。
野菜生长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兰花的梦也难以见到结果。
即使在戎地有书信,私下里也藏了不少。
城边的矛可以用作枕头,边塞的雪可以当作食物。
寄送衣物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瘦肉也只能忍受寒冷。
烽火一旦燃起,泪水便落在山鬼之间。
重气自轻生,而我却无暇忧虑被摧残。
你看交河的水,万马都喝不干。
我希望河水向东流,流向更近长安的地方。
作者介绍: 孙伟,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边塞诗著称,作品多反映战争、边境生活和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时期,正值边疆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军人和民众的生活,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出塞曲二首 其二》通过对军人和佳人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前两句便明确了战争对生活的摧毁:军人不能再去采摘生活的野菜,佳人也无法再做美好的梦。诗人用“采芑”和“梦兰”这两个意象,代表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景,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使得这些美好的事物无法实现。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边疆的环境和士兵的艰难生活:城边的戈可以枕,塞上的雪可以餐,生动地呈现了士兵在战事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对寄衣的期待和对寒冷的忍耐,反映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温暖生活的渴望。
最后几句则是对未来的期许,愿河水向东流,象征着希望与和平的到来。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苦痛,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芑”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普通人的生活
C. 美好愿望
D. 自由
诗中“愿河向东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战争的无奈
D. 对生命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