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3:04
鸊鹈淬剑鹊调弓,猎罢阴山落日红。
铁骑不嘶沙碛草,牙旗飞掣桔槔风。
这首诗描绘了猎人们在阴山猎杀后,夕阳西下时的景象。鸊鹈(即水鸟)在水中淬炼剑刃,鹊鸟则在调弓。猎人们结束了狩猎,夕阳映红了阴山的景色。铁骑(骑兵)在沙碛和草地上行进,却不再嘶鸣,牙旗在桔槔的风中飞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背景,特别是与蒙古及西北地区的关系。诗中描绘的狩猎场景,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作者介绍: 尹耕,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军事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边疆冲突频繁,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边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这首《出塞曲》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猎人们的英勇气概。首句以“鸊鹈淬剑鹊调弓”开篇,描绘了一幅充满动态的画面,表现出猎人们在准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落日,夕阳的红色映衬出阴山的壮丽,给人一种广袤而苍凉的感觉。诗中提到“铁骑不嘶”,则反映了战争的沉寂和猎人归来的宁静,似乎暗示着战争的结束或暂时的平静。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猎人准备到狩猎结束,再到夕阳落下,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生活画卷。最后的“牙旗飞掣桔槔风”不仅描绘了风的动态,还象征了希望与勇气,展示了对未来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边塞猎人的生活与壮志,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战争的思考,情感基调中蕴含着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鸊鹈淬剑”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铁骑不嘶”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诗中“落日”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亦描绘边塞生活,表现出游牧民族的豪情与壮志,与尹耕的《出塞曲》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王昌龄更侧重于思乡与壮志,而尹耕则侧重于猎人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