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1:50
出塞曲
作者: 郑锡 〔唐代〕
校尉征兵出塞西,
别营分骑过龙溪。
沙平虏迹风吹尽,
雾失烽烟道易迷。
玉靶半开鸿已落,
金河欲渡马连嘶。
会当系取天骄入,
不使军书夜刺闺。
校尉带着征兵出征西域,
分营的骑兵经过龙溪。
沙地已经平坦,敌人的踪迹被风吹散,
雾气弥漫,烽火台的路容易迷失。
玉制靶子半开,鸿雁已经落下,
金色的河流想要渡过,马儿不停嘶鸣。
一定要把天骄牵回来,
不让军书在夜晚刺入闺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的“天骄”一词,常用于形容才华横溢的将领,表达了对将士的期望与对战争的无奈。
作者介绍:
郑锡,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边塞诗著称,擅长描写战争与离别的情感,风格豪放而沉郁。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边塞战争时期,反映了士兵出征的情景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战斗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出塞曲》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边塞诗,诗中描绘了征兵出征的情景,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与决心。开头两句交代了出征的将领与士兵,“校尉征兵出塞西”,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种紧迫感。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沙平虏迹风吹尽”展现了战场上的清晰与荒凉,仿佛暗示着敌人已无踪迹,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在此时刻显露无遗。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的情感愈加浓烈,“金河欲渡马连嘶”生动地表现了战马的不安与期待,战争的气氛愈发紧张。最后两句“会当系取天骄入,不使军书夜刺闺”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将领的期盼与对归家的期待,流露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紧凑的结构,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对和平的渴望,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脆弱,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士兵出征的豪情与对家乡的思念,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出塞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校尉”主要负责什么?
“雾失烽烟道易迷”表达了什么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