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调歌头(送印德远经略入广)

《水调歌头(送印德远经略入广)》

时间: 2025-05-07 21:18:21

诗句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

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18:21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送印德远经略入广)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
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白话文翻译

晚上和早晨,我都在为国家大事思虑,
岭南和海边的士人都向我低头。
金城的士人历来有奇才,不必等到成才之后才能图谋大计。
春天满洲的鹦鹉楼和白鹤,天上赐予我山川水泽,
四匹马驾着轻车,
六月的炎热,我愿意慢慢驱动。

越过蓬婆,越过邛笮,那里就是穹庐。
谁能穿越我这烟瘴之地,自古以来没有人。
联络五溪和百粤,支柱在南方的半边天,保卫中外安然无虞。
完成这番经营后,我便返回去位于钧枢的地方。

注释

  • 宵旰:指夜晚和早晨,形容辛劳的工作。
  • :轸马,古代指驾驭马车。
  • 金城:指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因其地势险要而被称为金城,象征有才能的人士。
  • 轻车:轻便的车,象征迅速。
  • 烟瘴:指瘴气,古人认为南方湿热气候容易产生的有害气体。
  • 联络五溪百粤:指连接五溪(今湖南、湖北一带)和百粤(今广东、广西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志道,号渔隐,南宋时期的词人,因其诗词多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李曾伯为送别印德远入广(即广南),表达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豪情和志向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思虑及对友人未来的寄托。开篇提到的“宵旰轸先虑”,展示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心与责任感,反映出士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接下来的“岭海屈真儒”则是对有才能之士的赞美,强调了士人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诗人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使用了“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这样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暗示诗人希望有一个安定繁荣的环境。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愿友人在炎热的六月中仍能不急不躁,稳步前行,展现出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

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联络五溪百粤”,表明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胸怀与理想,最终希望在完成事业后能够回归安定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宵旰轸先虑:夜以继日地考虑国家大事。
  2. 岭海屈真儒:南方的士人都愿意归顺。
  3. 金城素有奇略:金城的士人自古就有奇才。
  4. 春满洲鹦楼鹤:春天的美景令人陶醉。
  5. 天付簪山带水:自然的馈赠,山水相连。
  6. 驷马驾轻车:快速出行,象征积极向上。
  7. 六月正炎热:夏天的炎热。
  8. 吾肯缓吾驱:我愿意放慢脚步,沉着应对。
  9. 越蓬婆,逾邛笮:跨越山水,进入新天地。
  10. 彼穹庐:指理想的归宿。
  11. 其能涉我烟瘴:面对困难的挑战。
  12. 载籍以来无:自古以来无人能过。
  13. 联络五溪百粤:希望连接各地,团结力量。
  14. 托柱南方半壁:支撑南方的安定。
  15. 中外保无虞:保卫国家安宁。
  16. 了此经营事:完成这些事业。
  17. 归去位钧枢:回归安定的位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理想结合,增强诗意。
  • 对仗:如“宵旰”与“岭海”,形成对称美。
  • 夸张:如“烟瘴”形容环境的严酷,增强紧迫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寄托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宵旰:象征辛劳与责任。
  • 金城:象征士人的才华与抱负。
  • 春满洲:象征希望与生机。
  • 驷马:象征迅速与动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兰州
    C. 南京
    答案:B

  2. 诗中“宵旰轸先虑”意指什么? A. 夜以继日地工作
    B. 早起晚睡
    C. 只在白天思虑
    答案:A

  3.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愤怒
    B. 忧国忧民
    C. 幽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更多的是哲理与人生的感悟,而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则侧重于对国事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别仲亨 满江红 虎茵老人去汴二十年,重醉蜡梅於明 点绛唇 同浩然赏崔白梅竹图 浣溪沙 春津道中,和子文韵 鹧鸪天·赏荷 浣溪沙·翠阜红匪夹 浣溪沙·独鸟冲波去 南乡子·病枕不成眠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清平乐·夜发香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受夹板气 坐吃山崩 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阿滥堆 邑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隘路 独胆英雄 公制 贝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庐墓 魂耗魄丧 不可胜言 刁民 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