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41:22
九日登寿沙城楼
偶因萸菊到城头,
手揽潇湘一片秋。
西北黄尘甭远徼,
东南紫气盛中州。
众山环拱皆衡麓,
一水横陈是橘洲。
且酌芳樽酹千古,
去来鸥雁自沉浮。
因为菊花和茱萸的节日来到了城头,
我手握潇湘的秋景一片。
西北的黄尘不需远道而来,
东南的紫气正盛于中原。
众多山峦环抱着都是衡山的麓,
一条河流横陈于橘子洲的土地。
不如举杯畅饮,向千古的事迹敬酒,
往来飞翔的鸥雁各自随意沉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期间,诗人通过登楼眺望,感受秋的气息,同时结合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九日登寿沙城楼》是一首描绘秋景与抒发人生哲思的诗。诗的开头通过“偶因萸菊到城头”,引入了重阳节的背景,表现出诗人对节日的感知。接着,诗人描绘了潇湘一带的秋色,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西北黄尘甭远徼,东南紫气盛中州”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祖国辽阔山河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诗人胸怀宽广的气度。接下来的“众山环拱皆衡麓,一水横陈是橘洲”,则让人仿佛置身于秋日的长江之畔,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最后两句“且酌芳樽酹千古,去来鸥雁自沉浮”,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历史的沧桑。诗人在此不仅是在饮酒,而是在与历史对话,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诗人宽广的胸怀与深沉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对历史的敬仰
c) 生活哲学
d) 以上皆是
“去来鸥雁自沉浮”中,鸥雁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生命的无常
b) 战争与动荡
c) 秋天的美丽
d) 长寿的象征
“西北黄尘甭远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自豪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怀念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九日登寿沙城楼》与杜甫的《登高》都有着登高望远的主题,但李曾伯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抒发个人的忧国之情。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