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01
卜算子·绿翦一窗烟
作者: 吴兰修 〔清代〕
绿翦一窗烟,夜漏如何许。
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
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窗外烟雾缭绕,夜已深沉,不知时光流逝到何时。
碧色的月光朦胧,照不到我的门前,竹叶上的露水声如同细雨。
我独自走出篱笆的边缘,树影拖拽着我的鞋子离去。
一盏萤火虫的灯光隔着水面闪烁,蟋蟀的鸣叫如同秋天的僧侣在低吟。
诗中提到的“蛩作秋僧语”,这里的“秋僧”意指秋季的宁静与孤寂,蟋蟀的鸣叫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吴兰修,清代诗人,生活于清朝中期,少有传世作品,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秋夜,诗人独处于烟雾缭绕的环境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声音,表现了对孤独与宁静的思考。
这首《卜算子·绿翦一窗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清幽与诗人的孤独。开篇的“绿翦一窗烟”便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烟雾缭绕使得夜色更加深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思绪的纷乱。接着,诗人借助“夜漏如何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碧月蒙蒙”一句,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微弱,进一步渲染了夜的静谧与诗人心境的孤独。而“竹露听如雨”则通过竹叶上的露水声,带来一种清新与凉意,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冷。这种自然音响的描绘,仿佛在与诗人的内心对话,增强了诗的意境。
后半部分,诗人“独自出篱根”,描绘了他在夜色中漫步的情景,树影拖拽的鞋子,给人以一种轻盈而又孤独的印象。最后“一点萤灯隔水青”,萤火虫的微光与水面的反射,仿佛是夜空中微弱的希望,尽管孤独却依然闪烁。蟋蟀的鸣叫,像是秋季的僧侣在低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绿翦一窗烟”中的“绿翦”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碧月”象征什么?
“蛩作秋僧语”中的“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