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扫花游 其一 雷锋

《扫花游 其一 雷锋》

时间: 2025-04-30 06:06:03

诗句

阿师老矣,想卓锡空山,更无俦侣。

鬝头健举。

笑枯禅不死,半空撑柱。

破了袈裟,一抹斜阳艳补。

问神悟。

奈千载寂寥,铃铎无语。

临水高几许。

化丈六金身,踏波而舞。

废兴无数。

叹黄妃旧珑,已无寻处。

绝顶春回,尚有桃花乱吐。

倩迦叶,向空中、笑而拈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6:03

原文展示:

扫花游 其一 雷锋
作者:俞樾 〔清代〕

阿师老矣,想卓锡空山,更无俦侣。
鬝头健举。笑枯禅不死,半空撑柱。
破了袈裟,一抹斜阳艳补。问神悟。
奈千载寂寥,铃铎无语。临水高几许。
化丈六金身,踏波而舞。废兴无数。
叹黄妃旧珑,已无寻处。绝顶春回,尚有桃花乱吐。
倩迦叶,向空中笑而拈取。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位老和尚的孤独与思考。随着年岁渐长,他在空山中默默无伴,手持竹杖,似乎在与无常的禅理对话。虽然身处寂静之地,但他依然笑对枯禅,仿佛在告诉世人禅的真谛不会因时间而消逝。袈裟的破损,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艳丽,他对神灵的理解也在此时显现出来。然而,千年的寂寥让他心中无言,唯有在水边静思,似乎在衡量生命的高度。他如同化身的金身,轻盈地在波浪上舞动,经历过的兴亡无数。对过去的黄妃美丽的回忆已无处寻觅,唯有在绝顶的春日里,桃花依旧纷纷绽放。最后,他像拿着迦叶那样,向天空微笑并轻轻拈取。

注释:

  • 阿师:指老和尚,表达对其年迈的敬意。
  • 卓锡:古代僧侣手持的杖,象征修行。
  • 鬝头:形容老和尚的头发,或指其清白。
  • 袈裟:僧侣的服装,象征佛教信仰。
  • 丈六金身:佛教中佛的形象,象征圆满和智慧。
  • 黄妃旧珑:象征往日的美好与失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樾(1821-1907),字震华,号秋水,晚号西山,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俞樾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对宗教的深刻思考。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生命的理解愈发深邃,诗中渗透着对过往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冥思。

诗歌鉴赏:

俞樾的《扫花游 其一 雷锋》是一首具有浓厚哲理意味的诗歌,通过老和尚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超然的精神追求。诗中老和尚在空山中独自修行,身边没有同伴,折射出人对于孤独的深刻理解。这里的“卓锡”不仅是修行的象征,也暗喻了对世俗的超越。

诗中提到的“笑枯禅不死”,表明了老和尚对禅宗教义的体悟,尽管岁月流逝,真正的禅理却永存于心。这种对时间的反思与对生命沧桑的淡然,使得全诗充满了哲理的思索。

在意象的使用上,诗人巧妙地将袈裟的破损与斜阳的艳丽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使在破败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美好。此外,诗中对“桃花”的描写则意味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再生,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即使经历了无数的兴亡变迁,生命依旧会在某个瞬间焕发生机。

整首诗在表现上具有流畅的节奏感,语言简练却富有深意,使人在阅读时不仅感受到美的享受,也引发思考,展现了俞樾作为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阿师老矣,想卓锡空山,更无俦侣
    • 描述了老和尚的孤独,反映对修行的执着。
  2. 鬝头健举
    • 形象地描绘出老和尚的状态,暗示他虽然年迈仍然精神矍铄。
  3. 笑枯禅不死,半空撑柱
    • 表达了对禅理的理解,强调禅的永恒性。
  4. 破了袈裟,一抹斜阳艳补
    • 通过袈裟的破损与夕阳的美丽形成对比,突显生命的美好。
  5. 问神悟
    • 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6. 奈千载寂寥,铃铎无语
    • 反映出对时间流逝与孤独的感慨。
  7. 临水高几许
    • 在水边思考生命的高度,象征寻找自我。
  8. 化丈六金身,踏波而舞
    • 体现了佛教中金身的概念,象征着自在与解脱。
  9. 废兴无数
    • 感慨历史的兴亡变迁。
  10. 叹黄妃旧珑,已无寻处
    • 追忆往日的美好,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11. 绝顶春回,尚有桃花乱吐
    • 体现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再生。
  12. 倩迦叶,向空中笑而拈取
    • 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和尚的状态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生动形象的对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老和尚的修行与思考,探讨了生命的孤独与禅理的永恒,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寻。

意象分析:

  • 空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袈裟:代表宗教信仰与修行的象征。
  • 斜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桃花: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再生。
  • 铃铎:代表传统文化中的信仰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阿师”指的是:

    • A. 老和尚
    • B. 学生
    • C. 普通人
  2. “破了袈裟”象征:

    • A. 失去信仰
    • B. 生活的美好
    • C.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

    • A. 失去
    • B. 生命的再生
    • C. 离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俞樾 vs 王维:二者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结合,但俞樾更侧重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俞樾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俞樾诗文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乌夜啼 乌夜啼 为君璧题白云堂图 乌夜啼 乌夜啼 乌夜啼 其四 乌夜啼 其三 乌夜啼 其二 乌夜啼 其一 乌夜啼 乌夜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非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考名责实 玉想琼思 屮字旁的字 包含假的词语有哪些 彫虫小技 髟字旁的字 固扃 太寝 包含铅的词语有哪些 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卓尔独行 和睦相处 柳摇金 齿字旁的字 包含峦的词语有哪些 死于非命 刻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