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8:31
阴云薄雾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天空中弥漫着阴云和薄雾,今晚的明月已经被遮掩。只怕等到其他时候天晴之后,月亮依旧在高空中照耀着,喂养着那只蟾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蟾蜍的传说源于古代中国,认为月亮上居住着一只蟾蜍,通常与长生和不老的主题有关。诗中提到的“月亮喂养蟾蜍”暗示着月亮与神秘、渴望长生的联系。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方,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诗。罗隐的诗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秋夜,却因阴云遮月而无法见到明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感。中秋本是团圆的节日,诗中的失望反映了人们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秋夜不见月》是一首表达失落与惆怅的诗作。诗人在中秋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因阴云与薄雾的遮挡,未能见到明月,心中充满了失望。诗的开头以“阴云薄雾上空虚”描绘了当晚的天气,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接着,“此夕清光已破除”进一步强调了明月的缺失,增添了诗人的失落感。
而后两句“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感慨。他担心即使天气好转,月亮依旧高悬,蟾蜍依旧在其中,这样的美景无法弥补当下的遗憾。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又反映出人们在面对自然与命运时的无奈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失落的矛盾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团圆与美好生活时,面临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轮”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行星
诗人对未来的天气持什么态度?
A. 期待
B. 无所谓
C. 担心
D. 高兴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怀念
C. 失落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和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罗隐的《中秋夜不见月》更加强调对失落感的描绘,而李白则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对月亮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