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7:09
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
作者: 罗隐 〔唐代〕
梁王雪里有深知,偶别家乡隔路岐。
官品共传胜曩日,酒杯争肯忍当时。
豫章地暖矜千尺,越峤天寒愧一枝。
还有钓鱼蓑笠在,不堪风雨失归期。
在梁王的雪地中有深厚的友情,我偶然离开故乡,走上了隔路的岐道。
我和你们的官职共同传递着过去的荣耀,酒杯中难以忍受当下的情绪。
豫章的土地温暖,令人珍惜千尺之高,而越峤的天寒让我对一枝花感到羞愧。
还有那钓鱼的蓑衣和斗笠在,不胜风雨,失去了归期。
罗隐,字允中,号孟寒,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景色及社会风情,风格独特,常以清新婉约的笔调见长。
这首诗写于罗隐出使宛陵时,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诗中涉及的地名和人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奉使宛陵别二三从事》是一首抒情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事业的感慨。开篇便以“梁王雪里有深知”引入,展现出在严寒的环境中仍然存在的深厚情谊,抒发了作者的自豪感与感慨。
接着,诗人通过“官品共传胜曩日,酒杯争肯忍当时”来反映当时的官场生活与饮酒交往的情景,表达出一种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因而,饮酒成为一种抒发情感的手段,也反映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而“豫章地暖”和“越峤天寒”的对比,巧妙地描绘出南北不同的气候,表现出诗人对故乡温暖的向往与对异乡寒冷的失落,进而引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最后的“还有钓鱼蓑笠在,不堪风雨失归期”,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无奈。诗中将钓鱼的意象与归期相结合,令人感受到一种渴望与无奈交织的情感。
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浓厚的乡愁、深厚的友谊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出一种悲悯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梁王”指的是什么?
A. 地方统治者
B. 农民
C. 商人
D. 文人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酒杯
B. 蓑笠
C. 雪
D. 山峦
“不堪风雨失归期”在表达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兴奋
D. 安宁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罗隐的这首诗,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精美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