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0:04
勉强冠裳四十余,同官早几亦山居。
朝来过我三竿日,袖有幽僧数纸书。
家信一廛何计反,官供五斗未应无。
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勉强穿上衣服已经四十余年了,与同僚相处的时光也多是在山中居住。今天早上,阳光照射到我窗前,袖子里装着几封来自幽静僧人的书信。家中信件一封封的反复往来,该如何计算呢?官府供给的米粮虽说五斗,却也不算无用。听说你秋天要来拜访,准备的只是简单的粟米和藜麦的汤,恰好而已。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涧溪,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三人合称“苏氏三父子”。苏辙以诗文见长,尤其擅长散文和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与友人交流的时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他清淡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在官场和隐居之间的矛盾心态。
苏辙的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他对自然、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勉强冠裳四十余”,透露出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似乎在诉说着他在繁忙的官场中难以自拔的无奈。而“同官早几亦山居”则表现出他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说明他对清幽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朝来过我三竿日”,通过具体的时间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袖有幽僧数纸书”,象征着知识与心灵的交流,幽僧的书信让他感受到一种超越官场杂务的清净与深思。再到“家信一廛何计反”,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点滴,流露出对家庭的眷恋与责任感。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入探讨,体现了苏辙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家庭的珍视,值得后人深思与品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幽僧”是指谁?
A. 官员
B. 隐居的僧人
C. 朋友
“勉强冠裳四十余”中“冠裳”指的是什么?
A. 戴的帽子
B. 身上的衣服
C. 装饰品
诗中提到的“脱粟藜羹”代表什么样的生活?
A. 奢华生活
B. 简朴生活
C. 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