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4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9:12
初发嘉州
放舟沫江滨,往意念荆楚。
击鼓树两旗,势如远征戍。
纷纷上船人,橹急不容语。
余生虽江阳,未省至嘉树。
巉巉九顶峰,可爱不可住。
飞舟过山足,佛脚见江浒。
舟人尽敛容,竞欲揖其拇。
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
移舟近山阴,壁峭上无路。
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
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
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
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览物悲古人,嗟此空自苦。
余今方南行,朝夕事鸣橹。
至楚不复留,上马千里去。
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
此事谁是非,行行重回顾。
放舟在沫江的岸边,心中思念荆楚。
击鼓升起两面旗帜,气势如同远征的戍守。
纷纷上船的人,橹声急促无法交谈。
我虽生在江阳,却未曾到达嘉树。
那巍峨的九顶山峰,令人向往却无法驻足。
飞舟经过山脚,佛的足迹显现在江边。
船上的人都收敛着容颜,争相向其致敬。
转眼已看不见,那在中洲的乌牛。
移舟靠近山阴,悬崖上没有路可走。
云间有古老的城郭,此地令人痛苦的注解。
细致分辨虫鱼,尔雅中细分缕理。
洗砚去掉残墨,水面如黑雾弥漫。
至今江上的鱼,头上仍留有遗墨的痕迹。
观看这些事物,感叹古人,唉,这何尝不是自苦。
我如今正向南行,朝夕间只听橹声。
到楚地不再停留,驾马千里奔去。
谁能长久居住深山,与禽兽为伍。
此事究竟是谁对谁错,往往需要反复回顾。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州,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南行途中,展现了他对江湖景色的欣赏及对古人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旅行的艰辛与感慨。
《初发嘉州》展现了诗人苏辙在江边放舟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开头以“放舟沫江滨”引入,既有动感又有静谧之美,表现出一幅宁静的水乡画卷。随着“往意念荆楚”的抒发,诗人内心的思绪便如江水般流淌,带着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
接下来的“击鼓树两旗,势如远征戍”则将场景推向高潮,鼓声催促着人们出发,展现出一种壮志凌云的气概。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旅途艰辛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古人遗迹的感慨。结尾部分“此事谁是非,行行重回顾”更是引发读者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与探索。
整首诗融情于景,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画面,展现了苏辙的深邃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古人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击鼓树两旗”表达了什么样的气氛?
诗人对江上的鱼有什么特别的描述?
诗的最后一句“此事谁是非”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