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5:49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还雨二首
范侯来寻八桂路,
走避俗人如脱兔。
衣囊夜雨寄禅家,
行潦升阶漂两屦。
遣闷闷不离眼前,
避愁愁已知人处。
庆公忧民苗未立,
旻公忧木水推去。
两禅有意开寿域,
岁晚筑室当百堵。
他时无屋可藏身,
且作五里公超雾。
范侯来到八桂的路上,
他像脱兔一样躲避世俗的人。
夜雨中他的衣囊寄托于禅家的庙宇,
在行走的水洼中,双屦被漂浮了起来。
我遣去烦闷却无处不在,
想要避开忧愁却已知道对方的所在。
庆公忧虑百姓的庄稼尚未播种,
旻公忧虑水流冲走了树木。
两位禅师有意开辟长寿的领域,
年末时在百堵之间构筑房屋。
若是将来没有地方可以藏身,
不如在五里外的雾中超然。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是苏轼的好友,代表了宋代中期的诗歌成就,擅长于抒情诗和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写于黄庭坚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和对自然、禅意生活的向往。在崇宁年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诗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雨”作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对世俗的逃避。诗中描绘了范侯寻找八桂路的情景,他如脱兔般躲避俗世的纷扰,表明对尘世的厌倦。而在夜雨中,衣囊寄托在禅家,暗示着他对精神寄托的渴望。诗人在行走的水洼中漂浮的双屦,象征着他在生活中的无所依托,增添了对困境的感慨。
后半部分提到的庆公和旻公则引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忧虑着民生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最后两句转向超然的生活理想,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淡然。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对自然与禅意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与理想追求。
范侯在寻找什么样的路?
a) 灯火辉煌的街道
b) 八桂路
c) 田园小路
诗中提到的“庆公”最忧虑的是什么?
a) 自己的生活
b) 百姓的庄稼未播种
c) 自然灾害
“且作五里公超雾”中的“超雾”指的是什么状态?
a) 躲避世俗的生活
b) 穿越云雾的旅行
c) 与朋友聚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