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4:41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唐代:韦庄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
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
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
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从我闭关修禅以来,心中的猿猴渐渐驯服。不再知道城里的街道,鲜有与市井之人交往。脚下踏着台阶前的积雪,衣服上没有寺外的尘土。却又嫌山中翠绿的景色太好,常有诗人来此频繁拜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禅关”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居和修身养性的重视,而“心猿”则源于佛教用语,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纷扰与求静的矛盾。诗中所描绘的隐士生活,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追求宁静的理想。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纶,号梦得,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变故而隐居。其诗风多样,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人生的离合与孤独。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庄隐居之际,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诗中既有对内心自我修炼的探求,也有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诗友交流的渴望。
《不出院楚公》一诗,展现了韦庄面对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深刻思考。首联“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开篇即表明了诗人处于一种闭关修禅的状态,内心的躁动在逐渐平息,显示出一种自我反省与内心宁静的追求。接下来的句子“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则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仿佛在告诉读者他已完全脱离了尘世的繁华,进入了一个更为宁静的精神世界。
在对自然的描写上,“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展现了诗人所在环境的清新与宁静,强调了他对世俗尘埃的拒绝。最后两句“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则以一种轻松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诗友频频来访的微微不满,似乎在暗示这份宁静被外界的打扰所破坏。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与喧嚣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张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外界喧嚣的无奈与抵触,折射出人们在追求内心平静与外界繁华之间的矛盾心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心猿”比喻什么?
“履带阶前雪”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对待诗客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其诗风更为柔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韦庄则在宁静中流露出对外界的复杂情感,更显孤独与矛盾。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却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