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暮秋感兴

《暮秋感兴》

时间: 2025-07-31 14:40:31

诗句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

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

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40:31

原文展示: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前路遥远,人生困顿令人感伤。偶尔听到落叶声,默默站立在夕阳下。边塞的草地在秋天早早变白,溪边的沙滩在傍晚更加闪亮。怎能忍受望向天边,看到燕子和雁群又排成一行飞过。

注释:

  • 苒苒:形容时光渐渐流逝的样子。
  • 前期:指过去的时光或计划。
  • 穷途:比喻人生困顿,没有出路。
  • 残阳:夕阳,比喻晚年或末日。
  • 塞草:边塞地区的草。
  • 溪沙:溪边的沙地。
  • 天末:天边。
  • 燕雁:燕子和雁,常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在政治上以直言敢谏著称,曾多次被贬。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晚年被贬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困顿的感慨,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边塞的孤独生活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后两句“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以边塞特有的景物,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最后“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则以燕雁的成行,象征着离别和漂泊,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前路遥远,人生困顿令人感伤。
  2. 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诗人偶尔听到落叶声,默默站立在夕阳下,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3.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边塞的草地在秋天早早变白,溪边的沙滩在傍晚更加闪亮,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物。
  4. 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诗人望向天边,看到燕子和雁群又排成一行飞过,象征着离别和漂泊。

修辞手法:

  • 拟人:“不语立残阳”中的“不语”赋予了诗人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沉默和孤独。
  • 比喻:“燕雁又成行”中的“燕雁”比喻离别的情感,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困顿的感慨,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意象分析:

  • 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残阳:象征着晚年或末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 塞草:边塞地区的草,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物。
  • 溪沙:溪边的沙地,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物。
  • 燕雁:象征着离别的情感,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苒苒前期远”中的“苒苒”是什么意思? A. 时光流逝 B. 草木茂盛 C. 声音悠长
  2. 诗中“不语立残阳”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3. 诗中“燕雁又成行”中的“燕雁”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团聚 C. 自由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寇准《暮秋感兴》: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王之涣的诗更加明快,而寇准的诗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荆楚道中 叹花 吊栖白上人 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 吊建州李员外 咏棋子赠弈僧 潭上作 春日有怀 题诠律师院 寄清越上人(一作寄山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隔年历 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苦难深重 忠于 若明若昧 郁郁青青 无字旁的字 择兵 麻字旁的字 形容憔悴 肀字旁的字 遗臭万载 追兵 疋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臻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