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6: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6:28:43
少年经过处,记花里,读书楼。有红叶新诗,香囊锦字,一笑亲收。此情此景如梦,怅新知淹忽起离忧。为问相思几许,一江春水东流。相思冉冉水悠悠。蜡泪暗芸篝。剩青草孤坟,黄蒿废寺,月夜魂游。何时此情忘却,奈凄风冷雨搅人愁。今日鬓丝禅榻,当年歌舞扬州。
少年时常经过的地方,记得在花丛中,读书的楼阁。有红叶写的新诗,香囊上缀着美丽的字句,轻轻一笑便全都收了去。这种情景宛如梦境,心中对新知的怅惘忽然涌起离愁。想问一下思念有多少,仿佛一江春水向东流去。思念如水缓缓流淌,蜡泪在暗夜中点燃篝火。只剩下青草覆盖的孤坟,荒废寺庙的黄蒿,月夜里我的灵魂游荡。何时才能忘却这份情感,却又被凄风冷雨搅动心中的愁苦。如今白发如丝,坐在禅榻上,回想当年在扬州的歌舞盛宴。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笔闻名。奕绘的诗作常常涉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诗中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感的感慨,深具时代特征。
《木兰花慢三首 其二》展现了清代诗人奕绘对青春记忆与相思情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作者通过对少年的回忆,描绘出一幅充满青春气息的画面。诗中提及的“红叶新诗”、“香囊锦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了年轻时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轻松的情感。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逐渐由美好转向忧伤,反映出对离愁别绪的深切感受。“一江春水东流”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逝与思念的无法阻挡,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蜡泪暗芸篝”的意象更是突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的沉重,蜡烛的泪滴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感伤。
最后,诗人以“今日鬓丝禅榻,当年歌舞扬州”收尾,回顾往昔的欢乐,感慨现实的沧桑,突显出人生的变化与时光的无情。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深刻反思,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叶”象征什么?
“蜡泪暗芸篝”中,蜡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今日鬓丝禅榻,当年歌舞扬州”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