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3:46
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
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
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这首诗描写了人们对温公(温庭筠)的追忆与哀悼。首先提到百姓归附周老(周公),暗示周公的仁德与治国之道,接着提到三年依赖鲁儒(孔子),说明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道德和智慧。接下来,诗人感叹世事的变化,自己却感到无能为力。虽然温公的到来较晚,但他仍然为政治理想而努力。最后,诗人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但内心对曹操却没有羡慕之情,显示出对真正英才的崇敬。
陈师道(约1040-1100),字宗道,号元白,宋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文精神。他的诗风清新,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意境的深远。
这首诗是在温公去世后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其的追思与敬仰,表达了对贤人的怀念与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以温公为中心,融入了历史人物与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首句提到的“百姓归周老”,不仅是在缅怀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治乱的担忧。陈师道以周公的典范,与当时的治国者形成对比,表现出对温公的期待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的“鲁儒”则是对儒家思想的重申,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智慧的推崇。
诗中的“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对真正贤才的尊重与对权势者的冷淡。诸葛亮虽已去世,但其智慧与忠诚永存,曹操虽有权势,诗人却并不羡慕,反而强调了内心对真正道德与智慧的向往。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崇敬与对现实的失望,反映出对道德与智慧的追求。全诗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周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周公
C. 诸葛亮
D. 曹操
诗中“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真正贤才的崇敬
C. 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D. 对历史的无奈
“明堂讫授图”中的“明堂”指的是什么?
A. 宗教场所
B. 政治理想的象征
C. 学校
D. 战场
答案:
比较陈师道的《丞相温公挽词三首》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陈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