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7:55
《嗟哉行》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张生服石为石奴,下潦上乾如渴乌。
一朝偾蹶须人扶,伏毒未动风出虚。
此生所得与昔殊,韩子作志还自屠。
自笑未竟人复吁,以身济欲未必愚。
欲久而速反所图,嗟哉伟然二大夫。
张生把自己当作石头的奴隶,生活在下雨的地方,像干渴的乌鸦一样。
一旦跌倒就需要人来扶持,潜藏的毒未发作,风却轻轻吹出空虚。
这一生所获得的与往日截然不同,韩子志向坚定却最终自我了断。
自我嘲笑还没完成,别人却又叹息,以身相济的愿望未必愚蠢。
想要长久却急于回归所图,唉,伟大的两位大夫啊。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其作品常反映个人心路历程与社会现实,风格上融合了道家与儒家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作者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批判当时社会的浮躁与无常,呼唤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追求。
《嗟哉行》以张生的遭遇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在逆境中挣扎的人物形象,诗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张生服石为石奴”和“下潦上乾如渴乌”描绘了人物的悲惨处境,暗示了人在社会中不得不屈从于环境的无奈。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偾蹶须人扶”展现了脆弱与孤独,感叹人生的脆弱与无助。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提出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引用“韩子作志还自屠”表达对自我牺牲的无奈,透出一丝悲凉。同时,通过“自笑未竟人复吁”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迷茫与彷徨。诗末的“欲久而速反所图,嗟哉伟然二大夫”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总结,呼唤理想的实现与现实的和谐。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命运的反思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展现了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诗词测试:
张生的身份象征什么?
a) 自由人
b) 石头的奴隶
c) 大夫
诗中提到的“韩子”是谁?
a) 一位诗人
b) 韩非子
c) 一位士人
“欲久而速反所图”是什么意思?
a) 想长久却急于实现目标
b) 想要放弃目标
c) 想要延续生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