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9:35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眼前满是长江的水,苍茫的山脉不知道是哪个郡的。
过去的万里情怀,如今只在这窗前。
众多的树木都映衬着黄昏,孤独的云彩却不能再归还。
这里面有美妙的诗句,吟诵时却与我的心情无关。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季常,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国家面临外敌侵扰、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水和苍山的景象,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却被现实束缚的情感。首句“满眼长江水”就为全诗奠定了广阔而深邃的基调,长江象征着浩荡的志向与无尽的情感。接着,诗人以“苍然何郡山”的疑问,表现了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迷茫。
接下来的“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心中宏伟志向的压抑,这种由广阔天地缩减到狭小窗前的对比,突显了现实的局限与内心的渴望。诗的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情绪的感受,树木在黄昏中显得苍凉,而孤云的飘荡则使得这种孤独感愈发明显。
最后一句“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则是对自身创作的一种反思,佳句虽美,却无法与内心的孤独相连,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对比、排比等手法,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以及对孤独与无奈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江水”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的局限
B. 宏伟的理想
C. 内心的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孤云遂不还”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思乡之情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孤独与无奈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与义的《题许道宁量》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但李白的作品更为激昂,情感更为奔放;而陈与义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内敛,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