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26:22
观雨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山客龙钟不解耕,
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
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
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
正要群龙洗甲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隐士的情景,他年纪已高,难以耕作。坐在窗前,静静地观察着天气的变化。从前面的江流到后面的山岭,云雾弥漫,空气中弥漫着雨意。雨声从万壑千林之中传来,似乎每一个角落都在吟唱。风压得竹子低低垂下,又把它们吹起。山的角落在风的吹动下,时明时暗。他不介意屋顶漏水,正是想要让这群龙在雨中洗去铠甲,恢复生机。
陈与义(约1090-1130),字德华,号白云,晚号半山,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思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身处山中,可能是对外界纷扰的一种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观雨》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雨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以“山客龙钟不解耕”开篇,描绘了一个年老的隐士形象,反映了他对耕作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思考。接着,诗人坐在窗前,静观天气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此两句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雨中景色的壮阔和细腻,展示了自然的和谐之美。“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则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现了风雨交加时的变化无常。
最后两句“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更是点明了诗中的主题:在这场雨中,诗人并不在意屋漏的困扰,而是期待着这场雨能带来生机。整个诗作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山客”是指什么?
A. 年轻的农民
B. 年老的隐士
C. 游山玩水的游客
填空题:诗中“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_____。”
判断题:诗人对屋漏的情况表现出在意。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