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8:26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古寺沈沈僧未眠,
支颐将客说闲缘。
一溪月色非尘世,
满洞松声似雨天。
檐底水涵抄律烛,
窗间风引煮茶烟。
无由住得吟相伴,
心系青云十五年。
在这座古老的寺院里,夜色沉沉,和尚还未安眠,
他斜倚着身子,和客人闲聊着生活的缘分。
一条小溪映着月光,仿佛与世无争,
洞内松树的声音,像是下着细雨的天。
檐下的水波映照着烛光,
窗边的微风引起了茶烟袅袅升起。
可是我却无法长久留住,想要吟诗作伴,
心中却系挂着青云,已经有十五年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青云”常被用来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情趣高远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可能是在寺院中偶遇和尚,借此机会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无奈。
本诗通过描绘古寺的宁静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古寺的夜晚,僧人未眠,显得十分安静,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月色和松声,营造出一个超脱于世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美。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独白,诗人感到孤独,无法长久留在这片宁静中,心中却始终挂念着自己的理想,已然有十五年之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满洞松声似雨天”通过比喻使松声更具诗意,而“檐底水涵抄律烛”则运用了对仗的技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孤独,反映出唐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云”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自然景观
杜荀鹤的诗风以什么特色著称?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清新脱俗
“满洞松声似雨天”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