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09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这片地区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剩下的百姓已经不多了。
大家都知道这位贤良的官长是多么关心民生,但面对叛军又能如何呢?
每个人都在经历战争的苦楚,人人都希望能像春雨一样,带来滋润的和谐。
应该怜悯那些住在山上的人,他们年纪已大,却未能金榜题名。
此诗描绘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苦,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诗中提到“贤宰”表现了对好官的渴望和追求,但面对“乱兵”却显得无能为力,隐含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杜荀鹤(约835-900),字希声,号阮亭,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朴实,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此诗创作于唐朝末期,正值地方割据、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目睹了社会动荡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民生困境,通过对比和平时期的安宁与战乱带来的苦难,展现了诗人对人们生活的深切关注。开篇“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直接点出战乱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人们生活的无奈与苦涩。接下来的“也知贤宰切,争奈乱兵何”,诗人表达了对贤明官长的认可,但又无可奈何地指出在乱世中其所能做的有限,体现了对社会的不满与无力感。
“皆自干戈达,咸思雨露和”则描绘了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情,干戈的痛苦与雨露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荒凉与和平的可贵。最后一句“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不仅是对那些年长者的同情,更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并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民生困苦?
A. 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B. 应怜住山者,头白未登科。
C. 咸思雨露和。
D. 皆自干戈达。
诗中提到的“贤宰”指的是?
A. 战乱的将领
B. 关心民生的好官
C. 住山隐士
D. 受苦的百姓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战争
B. 权力
C. 和平
D. 财富
答案:1.A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