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枯骨颂

《枯骨颂》

时间: 2025-04-27 07:50:59

诗句

清扬巧笑倾人城,骄气矜色增我慢。

无始时来生死趣,八万苦业所依止。

皮肤落尽露拴索,一切虚诳法现前。

不见全牛可下刀,无垢光明本三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59

原文展示:

枯骨颂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清扬巧笑倾人城,
骄气矜色增我慢。
无始时来生死趣,
八万苦业所依止。
皮肤落尽露拴索,
一切虚诳法现前。
不见全牛可下刀,
无垢光明本三昧。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清丽的笑容倾倒了城池,
骄傲的气质更加增添我的傲慢。
自无始以来生死的趣味,
八万种苦业所依赖的基础。
皮肤尽落露出束缚的锁链,
一切虚妄的法则暴露在眼前。
看不到完整的牛就无法下刀,
无垢的光明才是本来的三昧。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扬: 清新而高扬,形容笑容明亮动人。
  • 骄气: 骄傲的气息,形容自负的态度。
  • 无始: 指没有开始的,形容时间的久远。
  • 八万苦业: 指众多的苦难和业障。
  • 拴索: 捆绑的锁链,象征束缚。
  • 虚诳: 虚伪的谎言。
  • 三昧: 指一种深层的修行状态,通常与悟道有关。

典故解析:

  • “全牛可下刀”:出自《庄子》,比喻技艺高超,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 “无垢光明”:指一种清净的智慧,常与佛教的理想境界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借古抒怀,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死亡和修行的深刻思考。经历了许多风雨后,他对生死的看法愈加深邃,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出内心的智慧与对人生的领悟。


诗歌鉴赏:

《枯骨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展现了黄庭坚对生命的沉思与对人性的审视。开篇的“清扬巧笑倾人城”描绘了一个清丽动人的形象,似乎在歌颂青春的美好。然而,随之而来的“骄气矜色增我慢”则暗示了这种美好背后的骄傲与自负。诗人通过对比,将人们在生死之间的趣味与追求呈现出来,反映出一种对世俗价值的反思。

“无始时来生死趣,八万苦业所依止”,诗人提及生死的无常与苦难,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思索。接下来的“皮肤落尽露拴索”,让人感受到一种束缚,仿佛人们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内心却被锁链所困。

最后两句,通过比喻与隐喻,诗人指出认识的局限性和追求真理的必要性,强调无垢光明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整体而言,这首诗在形式上既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在内容上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扬巧笑倾人城”:开头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象征青春与魅力。
  2. “骄气矜色增我慢”:暗示这种美丽会导致骄傲与自满。
  3. “无始时来生死趣”:探讨生死问题的根源,表明生命的无常。
  4. “八万苦业所依止”:强调人生的苦难与烦恼的多样性。
  5. “皮肤落尽露拴索”:展现生命的脆弱与束缚的存在。
  6. “一切虚诳法现前”:揭示生命中虚假的一面,反映出对真理的追求。
  7. “不见全牛可下刀”:比喻缺乏整体观念,无法真正理解事物。
  8. “无垢光明本三昧”:强调最终追求的是真正的智慧与清净。

修辞手法:

  • 比喻: “不见全牛可下刀”是对技艺高超的比喻。
  • 拟人: 诗中美丽的笑容被赋予了倾倒人城的能力。
  • 对仗: “清扬巧笑”与“骄气矜色”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死、苦难与人性,强调了在追求美与智慧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内心的真实与光明,反映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扬笑容: 象征青春与美好的生命力。
  • 骄气: 代表人性中的傲慢与自负。
  • 拴索: 体现出人生的束缚与苦难。
  • 无垢光明: 象征智慧与内心的真正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庭坚的《枯骨颂》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生死与人性
    C. 自然风光

  2. 诗中的“骄气矜色”意思是什么?
    A. 自负的态度
    B. 谦逊的表现
    C. 快乐的心情

  3. “不见全牛可下刀”是表达什么?
    A. 技艺高超
    B. 认识的局限性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人生的无常与享乐。
  • 苏轼的《赤壁赋》,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枯骨颂》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生死与人生的无常,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哲理,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享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黄庭坚诗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东坡引·花梢红未足 鹧鸪天·占断雕栏只一株 玉楼春(效白乐天体)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 摸鱼儿·更能消 满江红(送徐换斡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辛弃疾)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玉楼春(用韵呈仲洽)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水调歌头·十里深窈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很法 包含嘤的词语有哪些 精力充沛 满七 全其首领 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鸣机 隆固 交横绸缪 廉薄 言讷词直 无字旁的字 包含闵的词语有哪些 仰开头的成语 振笔疾书 青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