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08: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08:05:50
《十二时行孝文》
日昳未,在家行孝兼行义。
莫取妻言兄弟疏,却教父母流双泪。
在阳光还未完全升起的时候,应该在家中尽孝道和行义务。不要因为妻子的话而疏远兄弟,却让父母为此流下双泪。
《孝经》提到孝是为人子女最基本的德行,本文强调在家庭中行孝的重要性。古代家庭观念重视亲情,尤其是对父母的孝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言志”著称,关注民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之际,家庭关系和亲情备受关注,白居易希望通过此诗传达对家庭和睦及孝道的重视。
《十二时行孝文》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孝道理念,表达了家庭关系中的伦理和亲情。诗的开头以“日昳未”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气氛,象征着新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诗人强调了在家庭中行孝的重要性,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陪伴父母,履行对他们的责任。
诗中“莫取妻言兄弟疏”则指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不应因外界的影响而疏远亲情。此句深刻地揭示了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对兄弟情谊的影响。最后一句“却教父母流双泪”更是直击人心,指出了不和睦的家庭关系会给父母带来的伤痛,表明了孝道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对家庭和谐的期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视亲情,保持家庭的和谐。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提倡家庭和谐与孝道,警示人们珍视亲情,避免因外界影响而破坏家庭关系。
诗中提到“日昳未”指的是哪个时刻?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什么?
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