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酹江月·淮城感兴

《酹江月·淮城感兴》

时间: 2025-05-02 14:32:06

诗句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06

原文展示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白话文翻译

我举起酒杯呼唤月亮,询问神京在哪里,只看到淮山隐隐约约。我抚摸着剑,频繁地思考着功业,只有我孤独地坚守忠诚。宫殿被玷污,士大夫阶层沦陷,天地间谁来整顿这一切?就像一盘棋局已经混乱,拯救时局的策略应该抓紧。虽然有幕府的文书和玉门关的烽火,暂时传来平安的消息。但战乱还未平息,究竟谁能决定中原的命运?我想要飞向天空,飘然而上,拂去山河的阴影。我倚着风长啸,夜深了,霜露凄冷。

注释

  • 神京:指京城,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 淮山:指淮河流域的山脉。
  • 孤忠:指作者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 宫阙腥膻:指宫殿被外族占领,玷污。
  • 衣冠沦没:指士大夫阶层沦陷,失去地位。
  • 一枰棋坏:比喻时局混乱,像一盘下坏的棋。
  • 玉关烽火:指边关的战事。
  • :收敛,停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绍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国家正遭受外族侵略,都城汴京被占领,士大夫阶层沦陷,时局混乱。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举杯问月、抚剑思勋、长啸抒怀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守。诗中“孤忠挺挺”一句,凸显了作者在乱世中的孤独和坚定。“宫阙腥膻,衣冠沦没”描绘了国家的衰败和士大夫阶层的沦陷,而“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认识和迫切希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作者举杯向月亮询问,表达了对国家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2.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抚剑思勋,表达了作者对功业的追求和对忠诚的坚守。
  3.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描绘了国家的衰败和士大夫阶层的沦陷,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4. 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比喻时局混乱,表达了对拯救时局的迫切希望。
  5.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虽然有平安的消息传来,但战乱还未平息。
  6. 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表达了对战乱未平的忧虑和对中原命运的关切。
  7.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表达了作者想要有所作为的愿望。
  8.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通过长啸抒怀,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一枰棋坏”比喻时局混乱。
  • 拟人:“举杯呼月”将月亮拟人化,表达了对国家的思念。
  • 对仗:“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守。通过举杯问月、抚剑思勋、长啸抒怀等意象,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举杯呼月:表达了对国家的思念。
  • 抚剑频看勋业事:表达了作者对功业的追求。
  • 宫阙腥膻:描绘了国家的衰败。
  • 衣冠沦没:描绘了士大夫阶层的沦陷。
  • 一枰棋坏:比喻时局混乱。
  • 玉关烽火:指边关的战事。
  • 满地干戈:描绘了战乱的景象。
  • 凌空直上:表达了作者想要有所作为的愿望。
  • 倚风长啸: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忠挺挺”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孤独 B. 作者的忠诚 C. 作者的坚定 D. 作者的忧虑

  2. “一枰棋坏”比喻的是什么? A. 时局混乱 B. 棋艺不佳 C. 战争频繁 D. 国家衰败

  3. 诗中“宫阙腥膻”描绘的是什么? A. 宫殿的美丽 B. 宫殿的衰败 C. 宫殿的玷污 D. 宫殿的辉煌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的“满江红”: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守。
  •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功业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绍文的“酹江月·淮城感兴”与岳飞的“满江红”: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守,但张绍文的诗更加注重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而岳飞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功业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绍文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全面鉴赏和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踏枝四首 其一 感事和一乘师 鹊踏枝 甲申仲春寄味琴 鹊踏枝 庚辰春暮 鹊踏枝八首 其八 和忍寒用阳春韵 鹊踏枝八首 其七 和忍寒用阳春韵 鹊踏枝 其八 鹊踏枝 其七 鹊踏枝 其六 鹊踏枝 其五 鹊踏枝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家争鸣 恶不去善 肀字旁的字 骑鹤上扬州 訇祃 柔复 几字旁的字 包含许的成语 夏虫不可语寒 彑字旁的字 飙举电至 知己 持鳌封菊 国家大事 龍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包含袭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