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3:41
四面星辰著地明,
散烧烟火宿天兵。
不关破贼须归奏,自趁新年贺太平。
四周的星星在地上闪烁明亮,
篝火燃烧,夜宿于天兵的营地。
与其关心是否打败了敌贼,
不如趁着新年庆祝太平盛世。
本诗描写了夜宿于边界的场景,诗中提到的“天兵”可能暗指国家的军队,表明作者对国家安定的关注。而“自趁新年贺太平”则反映了作者希望在新年之际,能够庆祝安定的愿望,传达出一种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文以雄浑有力、气势磅礴著称,尤其擅长散文,代表作有《师说》和《昌黎集》。
此诗写于韩愈担任地方官期间,他常常在边界地区巡视。在新年到来之际,诗人选择在野外宿营,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关注和对新年美好祝愿的期许。
《同李二十八员外从裴相公野宿西界》是一首表现韩愈对自然景色和社会政治关系思考的诗作。全诗开篇通过“四面星辰著地明”呈现出夜空的清晰与宁静,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静谧,给人以宽广的空间感。接着,诗人描绘了篝火的情景,营造了温暖与团聚的氛围,暗示着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保持着生存的希望。
然而,诗的后半段却显露了更深层的思考。诗人自问“自趁新年贺太平”,他并不关心战事的胜负,而是更在意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的幸福。这种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韩愈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认识。
本诗通过描写夜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期盼。诗中展现了对战争的淡然和对和平的重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本诗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天兵”指的是?
A. 神明的军队
B. 国家派来的军队
C. 诗人的朋友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个人成就的追求
答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韩愈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思考与感受,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