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6:18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板,丛书于间。窅窅深堑,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子虽云尔,其口益蕃。我为子谋,有万其全。凡今之人,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为波澜。虽不开口,虽不开关。变化咀嚼,有鬼有神。今去不勇,其如后艰。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叩叩声声,有客来敲门。我不出门应答,客人走后还生气。随从问我,您为何这样呢?我并不厌烦客人,只是被语言困住。想要不接待客人,以封堵这源头。空荡荡的厅堂,幽静而深邃,地上有草秸和香蒲。门由两块板构成,书籍堆叠于其中。深深的沟壑,墙壁却是完好的。那边的墙或许会倒塌,而这儿却不能碰。从者对我叹息,您真是难办。虽然您这样说,话语却愈加丰盈。我为您打算,有万全之策。如今的人,急于追求名声和官位。您不引我离去,便与您一起起伏波澜。虽然不开口,虽然不开关,但变化如咀嚼,似有鬼神。现在离去不勇,对未来的艰难如同。我要谢您再拜,您无需再说。往来的追赶不及,未来又无年限。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被誉为“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应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语言精炼著称。
《剥啄行》作于韩愈中年时期,正值他在政坛和文坛上都颇有成就的阶段。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交往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处境的自省,表现出对名利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剥啄行》展现了韩愈对待客人态度的复杂心情,诗中通过叩门声引出客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明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又因语言的束缚而感到困扰。他希望通过不接待客人来逃避这种困境,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在语言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客人的不满,也有对自我的反思。诗中“空堂幽幽”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而“虽不开口,虽不开关”的描述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隔阂。最后,诗人通过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丰富,既有对客人关系的思考,又有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际交往、名利追求的思考与反思,表达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通过对客人来访的感受,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
“剥剥啄啄”形容什么声音?
诗人为何对客人感到生气?
诗中“空堂幽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