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4:06
功高自弃汉元臣,
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
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
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
不知明哲重防身。
功高的人往往被弃置,如同汉朝的元臣韩信一样,他的庙宇孤零零地矗立在楚水边上,显得阴森可怖。英俊的人得到贤能的辅佐,如同老虎的翅膀一样,假借王权享受福气,却触犯了龙鳞。低贱的人能够忍耐屈辱,反而少有狂妄之人;而身居高位的人缺乏忠诚,常常接近谄媚之人。白白花费千金去报答一顿饭,却不知明哲保身的重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因功高而遭到猜忌,最终被杀。诗中通过韩信的遭遇,反映了历史上许多贤臣的悲惨命运。
作者介绍
李绅(约778-817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澄怀,祖籍河南,后迁居唐都长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绅游历淮阴时,缅怀韩信的功业和悲惨命运,表达对历史英雄的不平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韩信的庙宇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功高自弃”直接点出韩信的悲惨命运,强调了功臣的命运往往与其功业成正比。接着,诗中描绘了庙宇周围的阴森环境,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暗示了历史英雄最终的孤独和凄凉。
诗的中段提到“英主任贤增虎翼”,强调英雄之所以能够成就伟业,往往依赖于贤能的辅佐,这里用“虎翼”比喻助力的强大。与之相对的是“贱能忍耻卑狂少”,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中低贱和高贵之人的不同遭遇,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
诗的最后两句“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个人处世哲学的思考,提醒人们重视自我保护而非盲目追求名利。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语句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李绅作为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功臣的命运与社会的无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提出了对人性和处世哲学的思考,警示人们珍惜自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信被弃的原因是什么?
A. 功高自弃
B. 忍辱负重
C. 拒绝谄媚
诗中提到的“贱能忍耻”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A. 虚荣
B. 忍耐
C. 狂妄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重要的理念?
A. 追求名利
B. 明哲保身
C. 依靠他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能够理解《却过淮阴吊韩信庙》这首诗的表面意思,还能深入其背后的情感与哲理,进而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