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庆云见

《庆云见》

时间: 2025-04-30 07:59:58

诗句

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卿云冠玉峰。

轻未透林疑待凤,

细非行雨讵从龙。

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

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9:58

原文展示

《庆云见》
作者:李绅 〔唐代〕

礼成中岳陈金册,
祥报卿云冠玉峰。
轻未透林疑待凤,
细非行雨讵从龙。
卷风变彩霏微薄,
照日笼光映隐重。
还入九霄成沆瀣,
夕岚生处鹤归松。

白话文翻译

在中岳举行的礼典上,金册被陈列出来,祥瑞的消息如同云彩一样笼罩在玉峰之上。轻风还未穿透树林,似乎在等待凤鸟的到来;细雨并非在行云流水中,难道是龙在空中飞翔?卷起的风变幻出彩色的细微云雾,阳光照耀下的光辉被笼罩在重重的阴影之中。最终又回到九霄,化为沆瀣之气;傍晚的云岚处,白鹤归向松林。

注释

  • 礼成中岳:指中岳(即嵩山)举行的祭礼或庆典。
  • 金册:象征着高贵的文书或册封。
  • 卿云:指祥瑞的云彩。
  • 透林:指风穿透树林。
  • 行雨:细雨如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 沆瀣:指云雾,象征着飘渺的东西。
  • 夕岚:傍晚时分的云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778年-约817年),字梦阳,唐代诗人,江西人。他以古体诗见长,风格清新,内容多为咏物抒怀,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庆云见》创作于唐代盛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哲学思考,结合了当时的祭礼文化,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庆云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开篇提到“礼成中岳”,可以看出诗人与自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古代礼仪的庄严和神圣。诗人通过对“金册”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祥瑞的感觉,而“卿云冠玉峰”则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精神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

中间部分的“轻未透林疑待凤,细非行雨讵从龙”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观察的能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轻柔的风和细雨的情境,仿佛在等待某种神秘的生物的降临,增添了诗作的神秘感和期待感。

最后的“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则将全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仿佛一切都在宇宙的循环之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礼成中岳陈金册:中岳的礼典上,金册被陈列,象征着尊贵与庄重。
  2. 祥报卿云冠玉峰:祥瑞的消息如云彩般笼罩在玉峰之上,暗示着美好的前景。
  3. 轻未透林疑待凤:轻风尚未穿透树林,似乎在期待凤鸟的到来,表现出一种期待与神秘感。
  4. 细非行雨讵从龙:细雨并非随意而来,似乎是龙在天际飞翔,暗示着自然力量的存在。
  5. 卷风变彩霏微薄:卷起的风变幻出微薄的彩色云雾,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美丽。
  6. 照日笼光映隐重:阳光照耀下的光辉被笼罩在阴影之中,表现出光与影的对比。
  7. 还入九霄成沆瀣:最终化为沆瀣,回归宇宙,表现出一种循环与归宿。
  8. 夕岚生处鹤归松:夕阳下的云岚处,白鹤归向松林,暗示着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如将“卿云”比作祥瑞的象征。
  • 对仗:诗句之间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风、雨等自然现象拟人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宇宙和生命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册:象征着荣华富贵与礼仪。
  • :代表着祥瑞与希望。
  • :象征着力量与尊贵。
  • :代表着高洁与长寿。

这些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庆云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绅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金册”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荣华富贵
    • C. 学问
    • D. 亲情
  3. 诗中的“凤”象征什么?

    • A. 力量
    • B. 祥瑞
    • C. 智慧
    • D. 美丽

答案

  1. B. 李绅
  2. B. 荣华富贵
  3. B. 祥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李绅的《庆云见》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李绅更偏向于祥瑞与和谐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动荡时代的忧虑与沉重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形成了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绅传》

相关查询

洞仙歌 题酒家壁 洞仙歌 蜜供 洞仙歌 洞仙歌 玉印高寸许,状如半核,篆文仅一真字,充和得之肆中。为赋 洞仙歌 其一 七月六日泛舟虎邱,即事有作 洞仙歌 帘波,分赋 洞仙歌·归舟访东涧老人墓,河东君葬其侧。嘉庆庚午陈云伯大令所树小碣尚存 洞仙歌 送张宗师捧香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 洞仙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字头的字 铁瓮城 百鸟朝凤 包含妾的词语有哪些 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梦寐不忘 顽铁生辉 包含婶的词语有哪些 浸明浸昌 弥天大祸 丰富多采 斗字旁的字 秃里 髟字旁的字 陋术 斸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