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时间: 2025-05-01 06:23:16

诗句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

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3:16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白话文翻译

我的老朋友文与可为道士王执中画了墨竹,并告诉王执中不必让他人写字,等我苏子瞻来了,再让我作诗在旁边。文与可去世已有八年,而我苏轼才刚刚回朝,见到这幅画,便写下这首诗。这个人是谁呢?他自在地游玩于世。我的诗与草圣的意境相辉映,同时也融入了竹的境界。时常从木石中走出,超越了荒诞奇特的象外之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珍视这幅画,然而在赏析中,只有我最为看重。知音之人古往今来难以相合,忽然之间却又没有多少等待。谁说生死之间隔着距离?再相见恍若龚隗。

注释

  • 文与可: 苏轼的好友,画家。
  • 王执中: 另一位道士,画的对象。
  • 墨竹: 墨色的竹子,象征坚韧与清雅。
  • 草圣: 指王维,著名诗人和画家,擅长山水画。
  • 龚隗: 古代隐士,意指人死后再相见的渊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才华横溢,风格多样,尤其擅长词和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归朝后,怀念已故友人文与可,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死的思考,反映出苏轼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不仅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更是苏轼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细腻而深沉,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谊,以及对艺术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苏轼通过对墨竹的描绘,表达了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正如文与可的品格。诗的最后,苏轼提到“谁云死生隔”,反映出他对生死的独特看法,认为生与死并不是绝对的隔阂,真正的朋友即便在生死之间,亦能心灵相通。这种思想在苏轼的创作中常常出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对友谊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 提到文与可为王执中画墨竹,显露出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2. 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 文与可的心愿,让苏轼来为画作诗,显示出对苏轼的重视。
  3. 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 说明时间的流逝和苏轼的归朝,增添了感伤之情。
  4.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反思文与可的存在,强调了他的洒脱。
  5.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赞美自己的诗与文与可画的墨竹相得益彰。
  6.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诗意超越了常规,表现了艺术的独特性。
  7.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虽然世人都珍视这幅画,但苏轼的理解更为深刻。
  8.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友谊难得,重逢的珍贵。
  9.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强调生死无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形成对比,强调苏轼的独特感受。
  • 比喻: “相见如龚隗”,用典故表达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表达了生死之间的无形纽带,强调灵魂的相通与情感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墨竹: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木石: 代表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 知音: 代表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象征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与可为谁作墨竹? A. 苏轼
    B. 王执中
    C. 司马光
    答案: B

  2. 诗中提到“谁云死生隔”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生死的绝对隔离
    B. 友谊的永恒
    C.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B

  3. 诗中“草圣”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的另一首名作,体现了其豪放的个性。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另一首表达思念的作品,展示了苏轼的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艺术与哲理的结合。
  • 《赠汪伦》(李白): 主题相似,但李白更直接地表达了友情的深厚,而苏轼则更具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古意 书意 寒食日九里平水道中 太息 杭湖夜归 雪晴至後园 右题天童山宿鹭亭 首春连阴 九月初作 一落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虎字头的字 包含惚的词语有哪些 柏舟之节 又字旁的字 花爆 杀衣缩食 毋字旁的字 呆似木鸡 谈辞如云 包含充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敲边鼓 疑讶 包含埋的成语 河工 缺月 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