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8:53
反观皆自直,相诋竟谁谀。
事过始堪笑,梦中今了无。
珍材尚空谷,疲马正长途。
未识造化意,茫然同一炉。
回头看看,大家都是真心诚意的,互相诋毁的人到底是谁在谄媚呢?事情过去了,才觉得好笑,梦中今已无所觉。珍贵的材料仍在空谷中,疲惫的马儿还在漫长的路上。未曾明白造化的意图,茫然无知,犹如在同一个炉子里。
此诗中并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造化”一词常用于道家哲学,指的是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诗中表达的对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的反思,亦可与古人对“真诚”与“虚伪”的探讨相联系。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以豪放、豁达著称,风格多样,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观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省。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相对清贫,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和晁美叔》展现了苏轼在经历人生波折后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反观”二字,暗示了一种自我反思的态度,直面人际关系中的虚伪和真诚。诗人用疑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谁才是真正的谄媚者,借此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接着,苏轼提到“事过始堪笑”,看似在调侃过往的种种,但更多的是一种豁达的心态,经历了风雨后,才懂得笑看人生的无常。
“梦中今了无”一句则引发了对人生的更深层思考,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让人感到无所依靠,而“珍材尚空谷”则暗示了珍贵与被忽视的对比,象征着潜在的价值未被发现。最后一句“未识造化意,茫然同一炉”更是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透出一种对人生无常、对自然规律的不解与无奈。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深刻,意象丰富,描绘出一种复杂的人生哲学,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的豁达与智慧,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性思考,彰显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态度。
诗词测试:
“反观”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珍材尚空谷”意指: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