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23
湖上棠阴手自栽,
问公更得几回来。
水仙亦恐公归去,
故遣双莲一夜开。
诏书行捧缕金笺,
乐府应歌相府莲。
莫忘今年花发处,
西湖西畔北山前。
湖面上棠树的阴影是我亲手栽种的,
我问您还要回来几次?
水仙花也害怕您归去,
所以才让双莲在一夜之间盛开。
诏书上捧着缕金的信笺,
乐府的乐曲应该为相府的莲花而歌唱。
不要忘记今年花开的地方,
就在西湖西边北山脚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才华横溢,诗词、散文、书法均有极高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的作品往往带有个性化的情感,关注社会和人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充满生动的情感。
此诗是在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写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在湖边的棠树和盛开的莲花中,诗人寄托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湖上棠阴”为起点,营造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展示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棠树的阴影和水仙、双莲的盛开,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美感。诗人在问候友人时,流露出深厚的情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思念。
在写作手法上,苏轼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水仙花描绘成因友人可能的离去而感到忧虑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最后两句提到的“莫忘今年花发处”,不仅是对友人的提醒,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生的无常,增添了诗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在意境上超越了具体的景物描写,融入了情感的流动,表达了对友人、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艺。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情感,使得诗歌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人情的流露。
诗中“水仙亦恐公归去”中的“水仙”指的是: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位朋友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诗歌形式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西湖西畔北山前”是为了:
A. 增加诗的节奏
B. 提供具体的地理位置
C. 描述自然风光
D. 引用名胜古迹
诗中“故遣双莲一夜开”的意思是:
A. 莲花在夜间盛开
B. 双莲是两种花
C. 莲花在白天凋谢
D. 夜晚的莲花更美
苏轼《题西林壁》
诗句中描绘了山水的壮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明日得双莲于北山下作一绝》相比,前者更注重景物的雄伟,后者则细腻地表达了人际情感。
李白《静夜思》
此诗表达了思乡之情,情感直接而浓烈,和苏轼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诗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