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时间: 2025-04-27 00:09:52

诗句

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

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

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9:52

原文展示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作者:苏轼 〔宋代〕

陶令思归久未成,
远公不出但闻名。
山中只有苍髯叟,
数里萧萧管送迎。
千株玉槊搀云立,
一穗珠旒落镜寒。
何处霜眉碧眼客,
结为三友冷相看。
东麓云根露角牙,
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
未放苍龙浴渥洼。
食罢茶瓯未要深,
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
还尽平生未足心。
日射回廊午枕明,
水沉销尽碧烟横。
山人睡觉无人见,
只有飞蚊绕鬓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陶渊明渴望回归家乡,却迟迟未能实现;远公隐居在山中,虽不出门,但他的名声远播。山中只有一位白胡子老者,几里之外的管乐声送来迎接。千株如玉的竹子屹立在云中,一穗如珠的穗子在寒镜中轻落。哪里有霜眉碧眼的客人,相对而坐,冷冷清清,似乎成为了三位朋友。东边的山麓,云根露出角牙,细细的泉水幽幽地流淌,仿佛在奔跑着金沙。实在不忍心将肉体埋在山中,未曾让苍龙在渥洼中洗浴。吃过饭,茶碗不需要太深,清风轻拂,仿佛价值千金。腹部摇晃着,鼻息声中,庭前花瓣纷纷落下,心中却仍然感到不够。日光照射在回廊,午后的枕边光明,水面沉静,碧烟飘荡。山中的人睡觉,没人见,只有飞蚊绕着鬓发鸣叫。

注释

  • 陶令: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以追求自然、归隐生活而闻名。
  • 远公:可能指远道而来的高僧,象征隐士的名声。
  • 苍髯叟:白胡子的老者,代表隐居者的形象。
  • 玉槊:指竹子,象征高洁。
  • 珠旒:形容细腻、美丽的穗子。
  • 三友:指诗人和两位朋友,象征友谊。
  • 土肉埋山骨:表示对死亡的思考。
  • 苍龙:象征着神秘与力量。
  • 清风一榻抵千金:表达清闲生活的价值。
  • 飞蚊:代表宁静中微小的生物,强调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闻名。苏轼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他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奈,渴望归隐于山水之间,享受宁静的生活。诗中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山中隐士的生活状态,抒发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提到陶渊明,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处境的反思。通过远公与苍髯叟的描绘,展现了山中宁静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对自然的描绘生动而细腻,“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展现了诗人对山川景色的热爱,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同时,诗人通过“何处霜眉碧眼客”引出了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谊。后半部分更是将内心的感受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展现了苏轼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诗的最后,诗人以“山人睡觉无人见”结束,强调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宁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陶令思归久未成:提到陶渊明,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2. 远公不出但闻名:远公虽不见面,但名声在外,暗喻隐士的影响力。
  3. 山中只有苍髯叟:山中仅有老者,展现了隐逸者的孤独。
  4. 数里萧萧管送迎:遥远传来的管乐声,为宁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机。
  5. 千株玉槊搀云立:形象描绘了竹子与云的交融,表现出自然的美。
  6. 一穗珠旒落镜寒:如珠的穗子在寒光中轻轻落下,展现出细腻的美感。
  7. 何处霜眉碧眼客:疑问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寻找。
  8. 结为三友冷相看:三人之间的冷清关系,体现孤独的友谊。
  9. 东麓云根露角牙:描绘了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观察。
  10. 细泉幽咽走金沙:细水流淌,仿佛在奔跑着金沙,生动形象。
  11. 不堪土肉埋山骨:对死亡的感慨,显示出生命的无奈。
  12. 未放苍龙浴渥洼:象征力量与神秘,表现对自然的敬畏。
  13. 食罢茶瓯未要深:饭后未再饮深茶,表现对生活的简朴态度。
  14. 清风一榻抵千金:清风拂面,感受到的价值远超过金钱。
  15. 腹摇鼻息庭花落: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细腻的描写。
  16. 还尽平生未足心:尽管生活宁静,但内心依然感到不满足。
  17. 日射回廊午枕明:日光照射,营造了温暖的氛围。
  18. 水沉销尽碧烟横:水面平静,烟雾缥缈,营造了静谧的环境。
  19. 山人睡觉无人见:隐士的生活,强调孤独感。
  20. 只有飞蚊绕鬓鸣:飞蚊的鸣叫,进一步突显了宁静中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株玉槊”比喻竹子,象征高洁的品德。
  • 拟人:如“细泉幽咽”,赋予泉水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日射回廊午枕明”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归隐、友谊和生命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逸与宁静。
  • :表现高洁与坚韧。
  • 泉水:象征生命与流动。
  • 飞蚊:代表孤独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隐士是指哪位?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王维
    • D. 杜甫
  2. 诗中“千株玉槊”比喻什么?

    • A. 花
    • B. 竹子
    • C. 树
    • D. 草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作品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秦觏二首 和三日 何太中挽词二首 萱草 次韵无斁雪后二首 其二 寄豫章公三首 和元乐销暑楼晓望 梅花七绝 送曹秀才 平翠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启蒙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析骸以爨 鹰心雁爪 合竹 包含亨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审顾 耳刀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四论 清洌可鉴 包含彼的成语 拍案而起 胃火 人字头的字 釆字旁的字 丙吉问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