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8:34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作者:梅尧臣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誇。
忽然有位来自西山的使者,带来了七品茶。
最低品的茶没有水的晕影,第六品的茶没有沉淀的杂质。
第五品茶如散开的云彩,第四品茶浮动如粟米的花朵。
第三品像琼浆乳液,第二品鲜少添加其他东西。
绝品茶无法用言语形容,其甘香各有差别。
我每天品尝一杯,六腑里再无浑浊之气。
夜里辗转难眠,月下的树木能听见乌鸦的啼鸣。
忧愁来时只觉衰弱,唯一可以验证的就是我的牙齿。
嘴里摇晃着三四颗牙,妨碍了我细嚼的乐趣。
头发也因稀疏而令人惊讶,稀稀落落像霜华。
不禁想到我平生的游历,却只恨江路漫长。
如何才能一见之,煮泉共相夸?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常山,宋代著名的诗人、文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受到当时文人圈的广泛欢迎。梅尧臣的作品常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情感的细腻和意境的深远。
这首诗是在梅尧臣收到一位朋友李仲求寄来的七品茶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茶的品评和对友谊的珍视。茶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梅尧臣对品味生活的追求。
梅尧臣的《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以茶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不同品级茶的特点,体现了他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鉴赏能力。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音韵和谐,字句之间流畅自然,读来悦耳动听。
诗中不同品级的茶被细致地描绘,尤其是对绝品茶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仿佛在品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甘甜和深邃。梅尧臣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茶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彰显了人际间的真情。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梅尧臣通过对“平生游”和“江路赊”的表达,展现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对友谊相聚的渴望,整体上形成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给人以深思。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突然有位来自西山的使者,带来了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最低品的茶没有水的晕影,第六品没有沉淀的杂质。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第五品茶如散开的云彩,第四品茶浮动如粟米的花朵。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第三品像琼浆乳液,第二品鲜少添加其他东西。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绝品茶无法用言语形容,其甘香各有差别。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我每天品尝一杯,六腑里再无浑浊之气。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夜里辗转难眠,月下的树木能听见乌鸦的啼鸣。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忧愁来时只觉衰弱,唯一可以验证的就是我的牙齿。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嘴里摇晃着三四颗牙,妨碍了我细嚼的乐趣。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头发也因稀疏而令人惊讶,稀稀落落像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不禁想到我平生的游历,却只恨江路漫长。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誇。
如何才能一见之,煮泉共相夸?
整首诗以茶为媒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茶的品鉴,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诗中提到的最高品级茶是几品?
A. 五品
B. 六品
C. 七品
D. 绝品
梅尧臣在诗中对茶的品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茶的厌恶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茶的无所谓
D. 对生活的绝望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