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3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34:38
路入兴安境,风光异昔年。
山川虽好在,井邑顿凄然。
雨打半颓屋,烟荒未辟田。
起丁征籴急,官府为防边。
这首诗描绘了我行进到兴安地区,看到的景色与往年大为不同。虽然山川依旧美丽,但村庄却显得十分萧条。雨水打在那半毁的房屋上,烟雾弥漫,田地也尚未开垦。为了应对徭役的征收,官府开始加强边防措施。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边疆生活,风格清新,常带有忧国忧民之情。
此诗写于动荡时期,兴安地区可能受到战乱影响,诗人通过描绘景象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民生困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忧虑。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捕捉了风景与人文环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关怀。开篇的“路入兴安境”不仅是地理上的转折,更是情感上的引子,诗人一入境地,便怀旧于往昔的繁荣。接着,诗人通过“山川虽好在,井邑顿凄然”的对比,揭示了外在美景与内在凋敝之间的矛盾。虽然自然景色依旧优美,但人们的生活却因战争而变得贫困。接下来的“雨打半颓屋”更是通过细节描写,增强了悲凉的氛围,表现出人们的无奈与苦楚。最后两句提到官府的征粮与防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紧张局势,暗示着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整首诗在对比中传达了深刻的社会关怀,情感真挚而沉重。
整首诗通过描写兴安的自然景色与村庄的萧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忧虑与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李曾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征籴”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兴安地区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