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0:19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
在城南的两条河流旁,谁家是隐居的士人呢?
他并不为官场的繁华所累,反而洗净了市井的浮华。
庭院中立着成千上万的竹子,墙上留有几朵梅花。
我还未能归到我的茅庐,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唉声叹气。
此诗中没有特别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隐士文化在中国文学中常常出现,象征着对官场生活的拒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宗道,号白溪,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际,可能是在永州游历时写就,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浮华的厌倦。
李曾伯的《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简朴而恬静,二水环绕,绿竹成林,梅花点缀,形成了一幅优雅的田园画面。诗人通过对比“轩冕累”和“市廛华”,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繁华的厌倦。竹子和梅花的意象既象征着清高、坚韧的品格,又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的最后一句“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可以看出,诗人身处繁华却无法归于宁静,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感慨与惋惜。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相当普遍,反映了士人对宦海浮沉的无奈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理想归宿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二水”指的是哪两条河流?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吾庐”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侧重于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两者都反映了士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表现手法上,李曾伯的诗更具细腻的描写,而陶渊明的作品则更为简洁明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