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

《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

时间: 2025-05-02 11:00:19

诗句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0:19

原文展示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的两条河流旁,谁家是隐居的士人呢?
他并不为官场的繁华所累,反而洗净了市井的浮华。
庭院中立着成千上万的竹子,墙上留有几朵梅花。
我还未能归到我的茅庐,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唉声叹气。

注释

  • 二水:指两条河流,可能是指在永州地区的河流。
  • 处士:指有志于隐居、志趣高洁的人。
  • 轩冕:指高官显贵,象征世俗的权利和地位。
  • 市廛:指市集、商铺,象征世俗的繁华。
  • 吾庐:指自己的茅屋,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别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隐士文化在中国文学中常常出现,象征着对官场生活的拒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宗道,号白溪,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际,可能是在永州游历时写就,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浮华的厌倦。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简朴而恬静,二水环绕,绿竹成林,梅花点缀,形成了一幅优雅的田园画面。诗人通过对比“轩冕累”和“市廛华”,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繁华的厌倦。竹子和梅花的意象既象征着清高、坚韧的品格,又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的最后一句“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可以看出,诗人身处繁华却无法归于宁静,内心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感慨与惋惜。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相当普遍,反映了士人对宦海浮沉的无奈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在两条水流环绕的南边小路上,谁家是隐士呢?此句设定了诗歌的场景和主题。
    •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隐士不为高官显贵所累,洗净了市井的繁华,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庭院中满是竹子,墙上仅有几朵梅花,描绘了自然的清雅与宁静。
    •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我还未能回到自己的茅屋,对此感到无奈和叹息。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轩冕累”与“市廛华”的对比,突出隐士生活的清净与世俗繁华的喧嚣。
    • 意象:竹子和梅花的意象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理想归宿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坚韧,象征隐士的品格。
  • :象征清香和高洁,代表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二水”指的是哪两条河流?

    • A. 长江和黄河
    • B. 永州的河流
    • C. 湘江和洞庭湖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 A. 向往
    • B. 厌倦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吾庐”指的是什么?

    • A. 自己的家
    • B. 朋友的家
    • C. 官府的住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侧重于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归属感。两者都反映了士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表现手法上,李曾伯的诗更具细腻的描写,而陶渊明的作品则更为简洁明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钟三四清归 京都闻砧 望庐山 次韵奉谢总戎成国朱公 彦强求偈 长陵 自题小像 泉大道赞 山中逢老人 寓竹堂寺淳甫携榼见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字旁的字 纡金曳紫 居之不疑 虔诚 笔墨横姿 包含舐的成语 建之底的字 矫常 謰謱 饿莩载道 履汤蹈火 鼓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亡命客 正色立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