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4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43:42
知君学地厌多闻,
广渡群生出世氛。
饭色不应殊宝器,
树香皆遣入禅薰。
我知道您对世俗的多闻多见感到厌倦,
希望能广泛地渡化众生,超脱世俗的尘氛。
吃饭的颜色不该与珍宝器皿不同,
树木的香气也应当融入禅意的熏陶中。
李德裕,字梦符,号匡庵,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他的诗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对佛教有一定的研究,常在诗中表达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赠奉律上人》是李德裕在与一位精通《维摩经》的僧人交往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僧人的钦佩,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李德裕内心对佛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简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首句“知君学地厌多闻”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知识的厌倦,隐含着对世俗繁杂的批判。接着“广渡群生出世氛”,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期望能帮助众生逃离纷扰。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饭色”和“殊宝器”的对比,表达对物质的冷漠,认为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奢华更重要。同时,树木的香气与禅意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进一步深化了超脱的主题。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佛教思想,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表达,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禅的理念与自然的和谐。
李德裕的《赠奉律上人》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倦与追求内心宁静
C. 对名利的向往
D. 对权力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树香”象征什么?
A. 奢华
B. 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C. 知识
D. 友情
“饭色不应殊宝器”这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日常生活应追求奢华
B. 简朴生活的重要性
C. 对珍贵物品的喜爱
D. 对饮食的讲究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作品强调享乐与豪放,而李德裕的《赠奉律上人》则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