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6:11
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
问君谪南宾,野葛食几尺。
逢人瘴发黄,入市胡眼碧。
三年不易过,坐睨倚天壁。
归来貌如故,妙语仍破镝。
那能废诗酒,亦未妨禅寂。
愿为尚书郎,还赐上方舄。
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问你在南方做客时,野外的葛藤长了多少?
遇到的人皮肤发黄,进城后看到的景象却是碧绿的眼睛。
三年的流亡时光不易度过,坐着仰望高墙壁。
归来时面貌依旧,妙语仍旧像破镝一样响亮。
怎能抛弃诗酒,禅静也未必妨碍我。
愿意做尚书郎,还希望能赐予我一双上方的靴子。
江边的老池台,修竹围绕着一尺高。
归来后万事皆异,只见秦淮水依旧碧绿。
平生痛饮之处,留下的墨迹犹如乌鸦栖息的壁上。
来自西方的老朋友,金印杂声如鸣镝。
三棵槐树愈发茂盛,花絮在春天中显得寂静。
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测,家庙里藏着赤色的靴子。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的诗风洒脱、豪放,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谪南方三年后初归,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流亡生活的感慨。诗中夹杂着对诗酒生活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透出他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充满了苏轼特有的洒脱和豁达,展现出他在经历流亡生涯后的内心感悟。开篇以“问君谪南宾”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到他流亡的背景中,接着通过“野葛食几尺”和“瘴发黄”描绘出南方的艰苦环境,表现出对流亡生活的不满和无奈。而在经历了三年的流亡之后,归来的苏轼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采,体现了他不屈的精神。
诗中对自然的描写也极具代表性,尤其是“江家旧池台”和“秦淮碧”,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苏轼用“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表达了他对往昔饮酒作乐时光的怀念,流露出对友人和逝去岁月的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对生活的感悟、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流亡后的心境,尽管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感到无奈,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珍视过往的友谊和生活。
诗中“问君谪南宾”中的“谪”字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秦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苏轼《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 vs. 李白《将进酒》
两首诗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但苏轼更多地反映了流亡生活的感受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饮酒的热爱。苏轼的诗情更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