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0:35
庆春泽慢 元宵日和竹樵翁
作者: 俞樾 〔清代〕
人日才过,元宵又至,春风乍度饧箫。
剪雪描凫,安排乐事今宵。
银花火树缤纷甚,映琼筵未许风摇。
月分光,一曲新歌,唱彻晴霄。
无端触起中年感,忆儿时鸠竹,随处嬉遨。
竟夕看灯,喧阗史埭潘桥。
雪瓯重泛浮圆子,问前尘已逐萍飘。
偶书怀,冻笔烘开,兽炭添烧。
刚刚过完人日,元宵节又来了,春风轻拂,吹响了乐器。
剪雪描绘出白色的鸭子,今晚的欢乐事宜安排妥当。
银色的火花和缤纷的花树显得多么热闹,映照着琼筵,风也不敢摇晃。
月光透出来,一曲新歌,唱响了晴空。
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年感慨,忆起儿时的竹子,随处嬉戏打闹。
整夜看灯,喧闹声中在史埭和潘桥。
雪白的酒杯再次浮出圆子,问那往日的事已随浮萍飘散。
偶尔写下心情,冻住的笔烘热后,兽炭又添了火。
作者介绍:俞樾(1821-1890),字希声,号涧川,清代诗人和学者,以诗词、散文和学术著作著称,尤其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标志着春节的结束,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诗人借此节日抒发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往事的追忆。
《庆春泽慢 元宵日和竹樵翁》是俞樾在元宵节之际所作,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节日的欢乐。开头两句即点明时间背景,展现了节日的连贯性,紧接着描绘了春风吹拂下的场景,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接下来的“银花火树”,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出元宵节的热闹场面,令人仿佛置身于灯火辉煌的夜晚。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开始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怀旧。“无端触起中年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怀,令人思索人生的变迁。通过对儿时玩乐的回忆,诗人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体验,激发了读者的共鸣。
最后几句,诗人以“雪瓯重泛浮圆子”结束,意象丰富,含义深刻,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融入了对人生、时间的哲思,展现了俞樾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人日才过,元宵又至”所表达的意思是:
A. 春天即将到来
B. 两个节日的紧接
C. 人们在欢庆
“银花火树”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自然景色
B. 节日的热闹
C. 月亮的明亮
诗中提到的“鸠竹”代表了什么:
A. 年轻的玩乐
B. 中年的忧伤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