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3:30
秋槿
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
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
秋开已寂寞,夕陨何纷纷。
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
感此因念彼,怀哉聊一陈。
男儿老富贵,女子晚婚姻。
头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
后时不获已,安得如青春。
秋风和露水已经变得寒冷,天色也渐渐昏暗。
中庭盛开的槿花,荣华与凋零同在一个早晨。
秋天的花开已经显得寂寞,夕阳的落花是何等纷乱。
我正怜惜花的颜色渐少,又叹息时光不肯停留。
感受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往昔,怀念一下。
年少的男子到老时能富贵,女子则常常晚婚。
头发白了才开始得志,容颜衰老之后才有人事。
到那时不能再挽回,又怎能如青春般自在呢?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著称。白居易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民生疾苦,尤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人知。
《秋槿》作于白居易晚年,表现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的他已历经沧桑,心中有对青春的怀念与对岁月的叹息。
《秋槿》通过描绘秋天的槿花,表达了白居易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通过“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传达出秋天的凉意和傍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寂寞的氛围。接着,槿花的盛开与凋落成为诗的中心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诗中“秋开已寂寞,夕陨何纷纷”一句,表露出诗人对秋天的槿花感到寂寞的情感,夕阳下的落花更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奈与流逝。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个人感悟,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思考。这里,白居易不仅仅是在描写自然景色,更是在映射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对青春、事业和爱情的深刻感慨。
最后,诗人以“后时不获已,安得如青春”作为总结,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令人感受到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
描写秋天的寒冷与黄昏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
指出庭院中盛开的槿花,象征着生命的盛衰同在。
秋开已寂寞,夕陨何纷纷。
表达秋天槿花的寂寞,夕阳下落花纷纷,反映生命的无常。
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
诗人怜惜花的颜色渐少,感叹时光不肯停留。
感此因念彼,怀哉聊一陈。
受到此情此景的启发,诗人回忆往昔,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男儿老富贵,女子晚婚姻。
反映古代社会对男女的不同期待与评价。
头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
传达了诗人对年老之后才有所成就的无奈感。
后时不获已,安得如青春。
表达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助秋天的槿花映射人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槿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比喻青春与生命的短暂,秋天则是衰老的象征,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衰老的无奈。
《秋槿》 vs 《红叶》(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
《秋槿》侧重于生命的短暂与人事的无奈,而《红叶》则更多地表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