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52
林间石
作者: 林逋 〔宋代〕
入夜跏趺多待月,
移时箕踞为看山。
苔生晚片应知静,
云动秋根合见闲。
瘦鹤独随行药后,
高僧相对试茶间。
疏篁百本松千尺,
莫怪频频此往还。
夜晚我盘腿而坐,静静等待明月升起,
过了一会儿我将双腿伸开,凝视远山。
苔藓在晚霞中生长,似乎也在诉说着安静,
云彩在秋天的天空中飘动,令人感到闲适。
瘦瘦的白鹤独自跟在采药的人后面,
高僧们在茶室里相对而坐,品尝茶香。
疏疏的竹林里百株竹子、千尺松树,
不要怪我频频往返于此地。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融,号梅溪,浙江鄞县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独特,既有情趣又散发出隐逸的气息。
《林间石》创作于林逋隐居的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选择隐居山林,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林间石》展现了林逋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幽静与自然的和谐,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山林中静坐的情景,表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心境。首句“入夜跏趺多待月”勾勒出夜幕降临、月光即将升起的宁静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接下来的“移时箕踞为看山”,则表现了他在静坐中观察周围山色的细腻感受。
在诗中,苔藓、云彩、白鹤、高僧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苔生晚片和云动秋根,传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周围的生灵都在陪伴着他。瘦鹤和高僧的出现,更是增添了人文气息,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两句“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频频此往还”,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总结和对自我归属感的确认,表达了林逋对这片山水的眷恋与依恋。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深刻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逸趣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山林的深情眷恋。
诗人选择在夜晚静坐的原因是什么?
A) 期待明月
B) 休息
C) 写作
诗中提到的“瘦鹤”象征着什么?
A) 长寿
B) 高洁
C) 忍耐
“云动秋根”中的“秋根”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树根
B) 秋天的天空
C) 秋天的云彩
林逋的《林间石》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美景,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后者则强调孤独与宁静。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