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2:33
隐居秋日
作者: 林逋 〔宋代〕
行药归来即杜门,
啸台秋色背人群。
幽虫傍草晚相映,
远水着烟寒未分。
高亢可能称独行,
穷空犹擬赖斯文。
过从好事今谁是,自笑何如杨子云。
我采药归来就将自己关在门内,
啸台的秋色让我远离人群。
黄昏时分,幽静的虫鸣与草丛相映成趣,
远处的水面蒙着薄雾,寒气未曾散去。
高亢的声音或许可以称为独行,
但在空旷的天地间,我依旧向往这份文化的滋养。
如今交往的朋友中,谁才是真心的呢?
自我嘲讽,何如当年杨子云那样的风雅?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仁,号清白,晚号孤山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他以诗文、书法、绘画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倡导清淡、孤独的隐居生活。
《隐居秋日》写于林逋隐居生活的某个秋日,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个人的孤独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往往面临政治上的压迫,林逋选择隐居以逃避世俗的纷扰,体现了对个人理想的坚守。
《隐居秋日》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林逋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开头的“行药归来即杜门”直接表明了他选择隐居的意图,采药的行为不仅是生活自给自足的体现,更是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接着“啸台秋色背人群”则描绘出他在秋日中享受宁静的场景,远离喧嚣的人群,表明他独特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幽虫傍草晚相映”展现了秋天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和谐,虫鸣与草丛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而“远水着烟寒未分”则通过描写远处水面上的烟雾,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领悟与对离世的思考。
最后几句“过从好事今谁是,自笑何如杨子云”通过自我反思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当下交往的审视与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体现了他心中对风雅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雅、孤独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展现了林逋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孤独及文学的热爱。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林逋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中“行药归来即杜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喜欢热闹
b) 追求隐居
c) 渴望交际
“幽虫傍草晚相映”中的“幽虫”指的是什么?
a) 昆虫的鸣叫
b) 自然的美丽
c) 草丛的阴影
林逋自比于“杨子云”,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追求?
a) 权力
b) 友情
c) 风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