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调歌头 赠宝蟾子

《水调歌头 赠宝蟾子》

时间: 2025-04-27 13:56:20

诗句

学佛学仙要,玄妙在中诚。

真铅真汞无非,只是性和情。

但得情来归性,便见铅来投汞,二物自交并。

日用了无间,大药自然成。

识抽添,明进退,要持盈。

坤炉乾坤,阴符阳火慢调停。

一穷玄关透了,八片顶门裂破,迸出宝蟾明。

功行两圆备,谈笑谒三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20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赠宝蟾子》
李道纯 〔元代〕
学佛学仙要,玄妙在中诚。
真铅真汞无非,只是性和情。
但得情来归性,便见铅来投汞,
二物自交并。日用了无间,大药自然成。
识抽添,明进退,要持盈。
坤炉乾坤,阴符阳火慢调停。
一穷玄关透了,八片顶门裂破,
迸出宝蟾明。功行两圆备,谈笑谒三清。

白话文翻译:

学习佛教与道教的奥妙,关键在于内心的诚实。
真正的铅和汞并无二样,都是性与情的体现。
只要情感能够归于本性,便能看到铅与汞的融合,
这两种物质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
日常的使用毫无间断,大药也就自然生成。
识得抽取与添加,明了进退之道,要保持圆满。
坤炉与乾坤,阴符与阳火慢慢调和。
一旦透过了玄关,八片顶门便会裂开,
从中迸出明亮的宝蟾。功与行都已圆满,
可以谈笑着去朝拜三清。

注释:

  • 学佛学仙要:学习佛教与道教的要义。
  • 真铅真汞:指道教炼丹术中的材料,象征内心的本质。
  • 性和情:性指本性,情指情感。
  • 坤炉乾坤:坤与乾是《周易》中的卦象,象征阴阳调和。
  • 宝蟾:传说中的仙兽,与长生不老有关。
  • 三清:道教的三位神明,代表道教的最高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涉及道教文化,强调内修与外用的统一。其风格往往融入了哲理的思考和对宇宙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道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炼丹术和道教哲学的理解,表达了对修行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赠宝蟾子》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道教修行的内涵。诗中通过“真铅真汞”比喻性情的统一,表达了情感和本性之间的关系。诗人强调了内在的诚实与真诚,认为只有将情感归于本性,才能达到真正的修行境界。

诗中提到的“日用了无间”暗示了修行的持续性和恒久性,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坤炉乾坤,阴符阳火慢调停”,诗人描绘了阴阳调和的境界,体现了道教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最后,通过“八片顶门裂破,迸出宝蟾明”,诗人表达了修行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象征着达到高层次的灵性境界。诗歌整体上反映了道教追求和谐、圆满的思想,是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佛学仙要,玄妙在中诚。”:学习佛教和道教的精髓在于内心的诚实。
  2. “真铅真汞无非,只是性和情。”:真正的炼丹材料铅和汞,都是性与情的象征。
  3. “但得情来归性,便见铅来投汞,二物自交并。”:情感归于本性后,铅与汞自然会结合。
  4. “日用了无间,大药自然成。”:持续的实践最终会产生良好的成果。
  5. “识抽添,明进退,要持盈。”:懂得抽取与添加,明白进退之道,保持圆满。
  6. “坤炉乾坤,阴符阳火慢调停。”:阴阳调和,慢慢调和内外的力量。
  7. “一穷玄关透了,八片顶门裂破,”:透过玄关后,顶门自然打开。
  8. “迸出宝蟾明。”:从中迸发出宝贵的智慧。
  9. “功行两圆备,谈笑谒三清。”:修行和功德都已完备,可以愉快地朝拜三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真铅真汞”比喻性情的统一。
  • 对仗:如“坤炉乾坤,阴符阳火”,展现了音韵的和谐。
  • 象征:宝蟾象征着修行的成功与智慧的显现。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道教修行的内在哲理,强调情感与本性的一致性,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和谐,体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铅、汞:象征修行过程中的性情变化。
  • 坤炉、乾坤:象征宇宙的阴阳调和。
  • 宝蟾:象征修行成功后的智慧与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真铅真汞”象征什么?

    • A. 财富和地位
    • B. 性和情
    • C. 自然和人生
    • D. 友情和爱情
  2. 诗中提到的“三清”指的是?

    • A. 三个神明
    • B. 三个境界
    • C. 三个教派
    • D. 三个修行法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庐山谣》 李白
  • 《长恨歌》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较李道纯的《水调歌头 赠宝蟾子》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李道纯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道教哲理,而李白则更注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感悟。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概论》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湖广总领赵郎中 书彭仲诚诗诚卷后 湖庄述怀 邵武赵使君挽章二首 上李郎中嘉言二首 偶成 毛希元提干有庐山癖既卜筑居这又作龙楼与玉 挽致政朝散王大夫章二首 十月一日陪使君领客之湖庄 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其不可为而为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混纺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从殉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丨字旁的字 趋炎附势 以水投水 疋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人字头的字 意在言外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寒籁 角户分门 耳音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