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3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39:13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
作者:武则天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谦以表性,恭惟立身。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理想人格的歌颂,认为至高的人应当照耀世俗,孝道则能通达神明。谦虚表现出人的本性,恭敬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宏大的法则被广泛传承,茂密的典章制度正在显现。美好的声誉与德行能使万物复苏,带来繁荣的春天。
“至人光俗”可追溯到古代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强调对人伦道德的重视。“大孝通神”体现了儒家重视孝道的思想,认为孝道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还能影响神灵。诗中提到的“洪规”和“茂典”指的是国家治理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显示了武则天对社会治理的重视。
作者介绍: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朝的统治者。她以智慧和能力著称,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化发展。她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展现了她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武则天掌权时期,反映了她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以及对德治的重视。作为女皇,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治理使国家繁荣昌盛,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崇尚。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不仅仅是一首颂扬理想人格的诗,更是武则天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期望和呼唤。诗中以“至人”开头,立刻将读者引入一个追求高尚品德的境界。通过“光俗”一词,诗人强调了理想人格的重要作用,指出高尚的品德能够影响世俗的风气。
接下来的“大孝通神”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承接,孝道被看作是通向更高境界的桥梁。武则天在这里不仅是在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也在传达一种社会责任感,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也应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洪规载启,茂典方陈”的句子则展现了治理国家的理想,武则天通过对法律制度的重视,来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最后一句“誉隆三善,祥开万春”更是为整首诗赋予了希望的光辉,表示只要坚持美德,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人民也会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这首诗不仅在文辞上优美,更在思想上深邃,展现了武则天作为统治者的远见卓识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理想人格、孝道、谦虚和良好治理的重要性,展现了武则天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在诗中构成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也反映了武则天作为女皇的治理理念。
诗词测试:
诗中“至人光俗”意为:
A. 高尚的人能照耀世俗
B. 俗人不能理解至人
C. 只有至人才能存在
D. 高人是孤独的
“大孝通神”强调的是:
A. 孝道对社会的影响
B. 孝道与神明的关系
C. 孝道对个人的推动
D. 以上皆是
“洪规载启”体现了:
A. 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B. 个人道德的缺失
C. 对古代制度的否定
D. 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