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4:01
春去怀贤感物多,飞花高下罥丝窠。
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鸣白鼍。
史笔纵横窥宝铉,诗才清壮近阴何。
寄声千万相劳苦,如倚胡床得按摩。
春天过去了,怀念贤人感慨很多,飞舞的花瓣在空中上下飘荡,像是缠绕在丝绳上的鸟巢。
听说治安的地方没有凶猛的老虎,更传说丰收的年份能听到白鼍的鸣叫。
史书的笔迹纵横交错,仿佛在窥探宝贵的文物,诗人的才华虽清新壮丽,却又近乎阴郁。
我寄托千万声的思念与劳苦,犹如依靠在胡床上获得的舒适。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并称,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黄庭坚在江西担任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社会时局的感慨,对贤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诗才的自省。
本诗以春去为引子,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贤人的怀念。开篇的“春去怀贤感物多”,表达了春日离去后,内心对于往昔贤良的深切思念,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似乎因怀念而变得愈加珍贵。接着“飞花高下罥丝窠”,用飞花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自然之美,亦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接下来的“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鸣白鼍”,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安宁与丰收,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稳定与繁荣的渴望。对于社会现状的观察,诗人以“史笔纵横窥宝铉”回应了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厚重,显示出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与尊重。
最后两句“寄声千万相劳苦,如倚胡床得按摩”,通过对比表达了寄托于他人的情感与内心的疲惫。诗人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渴望,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社会人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怀念、对社会安宁的期望和对自我心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鼍”象征什么?
“春去怀贤感物多”中的“贤”指的是?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