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浦 春草,和玉田春水韵

《南浦 春草,和玉田春水韵》

时间: 2025-05-05 09:39:06

诗句

风暖谢池波,做芊绵一篇,柔情催晓。

前路碧成丝,平芜尽、山外烟痕如扫。

朝光暮影,嫩晴消息欺寒小。

曾藉芳茵人去后,暗惹浪吟颠草。

年年寒食清明,寸心萦、恐负慈晖过了。

时节杳花初,仍青遍、金勒万屯嘶到。

莺歌怨晚,夕阳纡径■帘悄。

弥望天涯都是恨,江柳又吹棉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9:06

原文展示:

南浦 春草,和玉田春水韵
风暖谢池波,做芊绵一篇,柔情催晓。
前路碧成丝,平芜尽山外烟痕如扫。
朝光暮影,嫩晴消息欺寒小。
曾藉芳茵人去后,暗惹浪吟颠草。
年年寒食清明,寸心萦恐负慈晖过了。
时节杳花初,仍青遍金勒万屯嘶到。
莺歌怨晚,夕阳纡径帘悄。
弥望天涯都是恨,江柳又吹棉少。

白话文翻译:

春风温暖了谢池的波浪,仿佛写下了一篇柔情的诗篇,轻柔的情感催促着晨曦的到来。前方的道路如同碧绿的丝绸,平坦的田野尽头是山外的烟云痕迹,如同被扫除了一般。早晨的阳光和傍晚的影子,嫩绿的晴天消息欺骗着寒冷的微小感受。曾经和芳香的草地相伴的人离去后,暗自引起了涌动的吟唱,翻动着草地。年年寒食和清明,内心总是惧怕辜负了慈爱的阳光已经过去。时节已深,花初开,仍然一片青翠,金勒的马儿在万屯中嘶鸣。黄莺在傍晚歌唱,夕阳映照着曲折的帘子悄然无声。远望天涯,尽是无尽的怨恨,江边的柳树又被风吹得轻轻摇动,像是少了一层棉被。

注释:

  • 芊绵:形容细腻柔软的样子。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 慈晖:指温暖的阳光。
  • 金勒:古代指马的鞍具,用以描绘马的奔腾。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之推,节日的习俗影响深远,往往与清明节相连。
  • 谢池:指谢家池塘,常作为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着柔和的春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南浦 春草》是在春天的氛围中写成,表达了诗人在春日中对自然的感受和对过往的思念。春草的生长与寒食清明的节日相结合,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人事的变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温暖的风、初生的晨光和宁静的水面,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诗中用“风暖谢池波”、“柔情催晓”等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温暖和柔和,同时也隐约揭示出一种对过往的思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曾藉芳茵人去后”,不仅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对离去之人的惋惜。尤其是“年年寒食清明”,则是对逝去时光的回忆与惋惜,显示出诗人对岁月的敏感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摹,又有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描绘春草的同时,似乎在表达一种生与死、爱与别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暖谢池波:春风温暖,波光粼粼,表现出春的气息。
  2. 做芊绵一篇:以此为背景,描绘出柔美的景象。
  3. 柔情催晓:柔和的情感似乎在催促着黎明的到来。
  4. 前路碧成丝:前方的道路如同碧绿的丝绸,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
  5. 平芜尽山外烟痕如扫:平坦的田野尽头是山外的烟云,呈现出一幅开阔的景象。
  6. 朝光暮影:早晨的阳光和傍晚的阴影,形成鲜明对比。
  7. 嫩晴消息欺寒小:清新的天气让人忘却寒冷。
  8. 曾藉芳茵人去后:曾经在芳香草地上的人已经离去,留下孤独的回忆。
  9. 暗惹浪吟颠草:心中惦念,像是引起了草地的涌动。
  10. 年年寒食清明:每年在寒食和清明节,感慨时光的流逝。
  11. 寸心萦恐负慈晖过了:内心担忧辜负了温暖的阳光。
  12. 时节杳花初:时节已深,花才刚刚开放。
  13. 仍青遍金勒万屯嘶到:即使如此,田野仍是青翠,马儿在奔腾。
  14. 莺歌怨晚:黄莺在傍晚时歌唱,透出怨念。
  15. 夕阳纡径帘悄:夕阳照在曲折的路上,帘子静悄悄的。
  16. 弥望天涯都是恨:放眼远望,满是惆怅与怨恨。
  17. 江柳又吹棉少:江边的柳树在风中摇曳,似乎少了一层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柔情,用“碧成丝”形容道路的美丽。
  • 拟人:将“朝光暮影”赋予情感,表现时间的流转。
  • 对仗:如“朝光暮影”,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色展开,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慨,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深沉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春天的生机。
  • 寒食:代表着对逝去的传统和时间的怀念。
  • 莺歌:象征着春天的乐声与生动。
  • 夕阳: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D. 春季

  2. “年年寒食清明”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介之推
    B. 屈原
    C. 李白
    D. 杜甫

  3. 诗中“江柳又吹棉少”是指什么?
    A. 柳树的生长
    B. 柳树的摇曳
    C. 柳树的凋零
    D. 柳树的繁茂

答案:

  1. D. 春季
  2. A. 介之推
  3. B. 柳树的摇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姚华的《南浦 春草》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的描绘,而《春望》则在国家动荡中表达了对故国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僧院 读田光传 黄陵庙词(一作李群玉诗)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 立春日 咏壁鱼 吴越怀古 咏鸳鸯 题画豆玉蜀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拘拦 富国安民 簧谮 张皇失错 一见了然 瞻言 干字旁的字 疾风迅雷 荆棘塞途 设心积虑 私字儿的字 先字旁的字 客传 包含诡的成语 齲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