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9:06
南浦 春草,和玉田春水韵
风暖谢池波,做芊绵一篇,柔情催晓。
前路碧成丝,平芜尽山外烟痕如扫。
朝光暮影,嫩晴消息欺寒小。
曾藉芳茵人去后,暗惹浪吟颠草。
年年寒食清明,寸心萦恐负慈晖过了。
时节杳花初,仍青遍金勒万屯嘶到。
莺歌怨晚,夕阳纡径帘悄。
弥望天涯都是恨,江柳又吹棉少。
春风温暖了谢池的波浪,仿佛写下了一篇柔情的诗篇,轻柔的情感催促着晨曦的到来。前方的道路如同碧绿的丝绸,平坦的田野尽头是山外的烟云痕迹,如同被扫除了一般。早晨的阳光和傍晚的影子,嫩绿的晴天消息欺骗着寒冷的微小感受。曾经和芳香的草地相伴的人离去后,暗自引起了涌动的吟唱,翻动着草地。年年寒食和清明,内心总是惧怕辜负了慈爱的阳光已经过去。时节已深,花初开,仍然一片青翠,金勒的马儿在万屯中嘶鸣。黄莺在傍晚歌唱,夕阳映照着曲折的帘子悄然无声。远望天涯,尽是无尽的怨恨,江边的柳树又被风吹得轻轻摇动,像是少了一层棉被。
姚华,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
《南浦 春草》是在春天的氛围中写成,表达了诗人在春日中对自然的感受和对过往的思念。春草的生长与寒食清明的节日相结合,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人事的变迁。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温暖的风、初生的晨光和宁静的水面,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诗中用“风暖谢池波”、“柔情催晓”等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温暖和柔和,同时也隐约揭示出一种对过往的思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曾藉芳茵人去后”,不仅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对离去之人的惋惜。尤其是“年年寒食清明”,则是对逝去时光的回忆与惋惜,显示出诗人对岁月的敏感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摹,又有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描绘春草的同时,似乎在表达一种生与死、爱与别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色展开,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慨,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深沉怀念。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D. 春季
“年年寒食清明”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介之推
B. 屈原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江柳又吹棉少”是指什么?
A. 柳树的生长
B. 柳树的摇曳
C. 柳树的凋零
D. 柳树的繁茂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姚华的《南浦 春草》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的描绘,而《春望》则在国家动荡中表达了对故国的忧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