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9:36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
作者: 宋之问
谪居窜炎壑,孤帆淼不系。
别家万里馀,流目三春际。
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
湘岸竹泉幽,衡峰石囷闭。
岭嶂穷攀越,风涛极沿济。
吾师在韶阳,欣此得躬诣。
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
愿以有漏躯,聿薰无生慧。
物用益冲旷,心源日闲细。
伊我获此途,游道回晚计。
宗师信舍法,摈落文史艺。
坐禅罗浮中,寻异穷海裔。
何辞御魑魅,自可乘炎疠。
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不作离别苦,归期多年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衡阳到韶州谒见能禅师的旅程。诗人因被贬而居于偏僻的地方,孤舟在无边的水面上漂泊。远离家乡万里,眼前的春景仿佛流逝。清晨,猿猴在山间啼叫,雨后的江边出现了彩虹。湘江岸边竹林中的泉水幽静,衡山的石头围墙似乎将一切封闭。山岭险峻,无法攀越,风涛汹涌,难以横渡。师父在韶阳,我欣喜地前去拜访。洗净心中的杂念,静谧中焚香立誓。愿意以有缺陷的身体,来熏陶无生的智慧。事物使心灵开阔,心源愈加清闲。我们得到这条修行的道路,算是晚归的计划。宗师信奉的法,摒弃了文史的技艺。坐在罗浮山中打坐,探寻异境的尽头。何必担心妖邪之物,自然可以抵御炎热和疫病。回首望向故乡,云雾缭绕,遮蔽了视线。不再感到离别的苦涩,归期已是多年岁月。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生于扬州,曾任职于朝廷,因卷入政治斗争而被贬。其诗作风格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佛理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心灵的宁静,表现了他对修行的渴望与内心的追求。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诗人从被贬的境遇出发,描绘了从衡阳到韶州的旅程,展现了对能禅师的期待和向往。诗中“猿啼山馆晓,虹饮江皋霁”通过生动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清晨的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无常。
在表达内心情感时,诗人通过“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展现了对修行的认真态度,愿意以自己的身体换取智慧,体现了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与此同时,诗中对故乡的思念也贯穿始终,尤其是在“回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中,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面对离别的无奈。
全诗在意境上达到了宁静与辽阔的统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智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向往、对师父的尊敬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因何原因被贬?
A. 参与政治斗争
B. 作品未获重视
C. 个人选择
“猿啼山馆晓”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清晨的宁静
B. 黄昏的喧闹
C. 夜晚的寂静
诗中提到的“宗师”指的是谁?
A. 朋友
B. 师父
C. 对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